第101章(第2/5页)
这么多年,他俩分居两地,开始的时候,妻子是愿意来到滨海的,为此他们还专门找人办理了相关手续,结果开没开始调动,岳母就生病了。
妻子家一共兄妹俩,哥哥参军,只能是妻子照料,这次调动无疾而终。后面岳母身体恢复后,他们再想动,已经没机会了。他倒是想调回南州去,只是单位不放人,所以一直就这么两地分居地过着。
如今,他们已经结婚15年,孩子都已经10岁了,夫妻俩却一直不能团聚,这让本来良好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暑假的时候,妻子带着孩子过来,顺便跟他提了离婚,没有什么第三者插足,理由只有一个——感受不到结婚的温暖,太累了。
他当然是理解的。
夫妻不应该是相互扶助共同经营吗?可这些年,家里的事情都是妻子在管,父母生病他帮不了忙,孩子平日的教育吃饭穿衣,他更是帮不上忙,说真的,他觉得很对不住妻子。
有那么一刹那,他是想辞职回南州的,但他是个成年人,教师的工资不高,父母孩子都需要花钱,辞职了家里怎么生活?
就那时,褚伟民的故事被报道了,他不但看到了褚伟民的艰辛,还看到了华美日化四个字。
他可是化工研究院的,跟多少日化厂打过交道,他敢说,没有一家日化厂可以这样卖产品,华美日化绝对是有前途的。
最重要的是,华美日化是南州的。
他那会儿就跟妻子说:“你再等我半年,你看这个华美日化,他们势头汹汹,肯定是要扩张的,而且他们给的待遇不差。等他们招聘,我就回南州,咱们一家团聚好不好?”
青梅竹马长大,多年感情,他们要分开从不是因为感情出了问题,只是因为距离,如今有了解决方法,妻子就点了头:“那再等等。”
所以,从那天起,他就在盼望着华美日化招聘,他预测,新鲜的大学生是满足不了华美日化扩张的需求的,它需要的是成熟的具有研发能力的,甚至是能带团队的研究员。
而自己正好合适。
如今,看到了上面的招聘,他是真没想到,华美日化发展得比预料速度快多了,更让他欣喜的是,华美日化居然要涉足这么多品类,这野心十足啊!
薛城直接站了起来,在原地转了两圈后,他去给妻子发了一封电报:招聘开始,帮我投递。
他的自荐信是放在妻子手里的——再快的信件也不如同城直接送去快!他就是那么急迫!
现在瞧见了华美日化的规划,他更急了!
事实上,即便没有各种离职的理由,不少人也动心了。
华美日化给的优惠太多了——首先安家费三千,其次承诺每月工资不低于一百元。
但这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如果有成果,一旦被认可就可以落地生产,而且还可以拿到专利费用或者提成。
这对于跟生产完全脱钩的科研人员来说,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强大!
华美日化上次的照片,是用梅树村的名义招聘的,而且面对的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即便如此,也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惊呼——私人企业已经开始打破分配制度,招募大学生了?
当然,不少人还讨论过:“国家培育的人才,就这么去了私人企业,这是不是浪费?这是不是有损国家利益?这是不是挖墙角?”
不过终究这会儿大家的观念还没改变,应聘的人并不多,所以这个讨论也就没持续多久。
但这次就不一样了。
华美日化直接出击,不但对准了天之骄子大学生,还准备挖各日化厂研究院的墙角——社会招聘,要有经验的,虽然没明说,不就是这意思吗?
关键是还真有辞职的——走的都是那种平时默默做事的中坚力量。
要知道,领导们是有自己的用人艺术的,有会说话会来事会交流的,也得有这种不吭不哈就知道干事儿的。
华美日化直接将中流砥柱给薅走了,谁能愿意?
大部分领导第一反应就是老办法——不放人!
张晓桐和吴泾硕是同时提交了辞职,还没到厂领导呢,科长就给驳回了:“如今厂里正在改革,是用人的时候,你们这时候辞职,厂里这么多年的栽培就全忘了?”
吴泾硕从来好脾气,还在说好话:“我们这三个月也没在技术科工作,都在车间里,技术科也用不上我们!所以我们走没什么影响吧!”
科长一听就问:“你们这是对科里有意见?那你们怎么不反思一下为什么?你们平时做到位了吗?你们要是都做对了,科里怎么会这么对你们?”
吴泾硕被气的浑身发抖,为了想走还想说好话,张晓桐直接爆发了,她已经忍了很久了,别说现在华美日化已经明确要他们了,就是不要,也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