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3页)
“法已规心,法已规行,若刑法削之,天下以何为准?”
“令行禁止,便是法!”
“若无法,那就是前车之鉴!”
“难不成,还要回于周礼不成?!”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孔子立志尊周礼,不少铁杆纯认孔子派的儒生听了这话顿时就不乐意了,“周礼如何不好了?”
你是不是看不起周礼?!
即便是秦灭周,但是周礼这玩意,秦国亦是也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天下人更是如此!
即便是各国变法,周礼这东西也没有彻底清除啊,或多或少也是留有点遗迹的。
礼崩乐坏是真的,但是又不是彻底不存在了!
这一个个是想要作甚?
不过借此机会,此时此刻,真的有人直接试图拥护周礼。
而且还是有萧何背书的那种!
至于萧何是不是真的背书?
这个自然没人管,只不过还不等众人发散,那边就听见萧何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回周礼亦是不妥,法当严,震慑人心,但是在细小之事上,却又不应该过甚。”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遍布之百姓者也,法家者,非以苦民伤众为为之构陷,乃是以兴利除害,尊主安民而救暴乱也!”
【好家伙,萧何竟然也是六经注我?】
【不过就这玩意,的确也不能说是错的,理论上来说,法家也的确在尝试进步,虽然和很久以后现代以上的法家,那几乎就不是一个东西了。】
“为公,为承,为天下平,此乃天下之幸!”
【好,开始进一步拉拢队友了。】
萧何声音一顿,随即继续道,“然功多赏重,功少赏薄,罪大为重,罪小为轻,亦是能够起到规天下之心。”
“且民虽伏罪而至死而不怨,知罪罚之至,实属自取灭亡,不应怨天尤人,更昭陛下之恩,天下知福,亦是为法之所向。”
“得太平而得礼,得礼而有义,有义而出仁,故得道,天下平。”
【呼唤道家队友了是吧。】
【旧法已死,新法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哦不对,拿错剧本了,这不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这玩意也不是道家,这是道教的味。】
不好反驳的,那也不代表不反驳,即便是萧何借力打力,但是仍旧有一些人不买账。
当然,这边有人不买账反驳再三。
那边道家学派的心态就有点怪异了——
道……教?
什么教???
【诸子百家,就道家从哲学思想,逐渐朝着奇奇怪怪的方向而去,直接演变成了道教,求神问卜,长生不老,说不清,道不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道家吗?
求神问卜,长生不老的,那是术士!
谁说术士要入道家的?!
道家如此,作为隔岸观火的阴阳家学派就挺高兴的,虽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参与之前的阴阳家和道家论道,但是这个事不代表没有,尤其是这件事是发生在国馆即将开始之前,为争堪舆书,当时吵的可是不小。
要不是眼下这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高低也要下场说两句。
而上面的始皇帝看着眼前的这个局面,只有一种感觉——
似曾相识。
他都已经逐渐预感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甚至其他人也隐约感觉这件事要更进一步,然后就听见林朝继续道:
【说起来,相比较道家好歹占个道,道藏深厚,阴阳家那是真的倒霉,那是既被并了,还不给留名。】
【什么阴阳五行风水天机啊,一部分被钦天监收纳了,大部分全被并进道家里面去了,剩下一部分医家再收收,很好天下没有阴阳家了,唯一能够有点阴阳家味道的就是阴阳先生,关键人家是管丧葬事的,更离谱的是这原本是儒家的活。】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奇怪交换空间啊。】
儒家弟子对此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相比较这些,更在意这群毫不管现实,全想要回周礼的儒生更加让人郁气于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周礼是剩下的周礼!此等周礼,怎有大同?!”
“萧何所言,未必不是周礼!”
那不是完整版本的周礼!
奉行现在版本的周礼,那和那帮子法家、墨家有什么区别?!
只有我们自己努力复原,那才是真正的周礼!
此话一出,那另一边的儒家弟子那简直就是要炸了,胡编乱造,就是大同?!
要不是陛下在,那就真的破口大骂了。
至于阴阳家?
过于稀少,上一次能够和道家吵得难舍难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就算是没有林朝在里面拱火那都没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