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3页)
不仅仅地位崇高,最重要的是一上来手里就有大权!
而且是事关秦法!
何等重视?!
萧何即便是知道林朝之事,对着这么个王莽之事,他也隐约之间能够猜测到他身上发生了什么。
但是别管日后他如何,如今的他也不过刚刚入朝堂之人。
甚至就在不久之前,他还只是一个学子,经验更多只是小吏时罢了。
如此一上来就委以重任,而且权力在身,比肩九卿,托天下之重。
如果说之前,萧何已然心中跌宕起伏,那么此刻萧何就更加感受到了当年商鞅、张仪在秦国变法、连横以强国之心。
至于刚刚因为争论之下被激得越发高亢那群人,此刻也顿时是冷静下来了,甚至仔细想想,自己之前所说的事,或是一身冷汗,或是羞愧难当,脸色通红,懊悔至极,一切兼有更是大有人在。
他们逾矩了。
这些话,本不应当着陛下面前提及。
若不是有神异当前,他们这成什么了?
王莽第二吗?
哦不对,王莽前人吗?
燕王哙的前车之鉴还就在眼前,王莽后事亦是在此,虽然远古圣王的禅让之事必定为真,但是此情此景,此刻也不应当着陛下说。
除此之外,还有长公子,长公子本就贤明,宽仁爱民,文武兼备,陛下已经明示,长公子就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之选。
也幸亏如今没有类似王莽这种人物,否则他们这就是在毁君臣之义,不明父子之位了。
同样的反之那群人也心下微动,虽然尧舜禅让之事是假的,但是他们这还提及过臣杀君的事,甚至虽然看起来是为了萧何,但是此刻就算是没有林朝之语,明眼人也能够看得出来,那也是纯粹为尧舜之事,并非为国事说。
就算是陛下对韩非所书奉为圭臬,喜之爱之,他们也不当在朝堂上为了一个尧舜之事,辩驳到这种地步。
此时此刻,有些人不由得后悔,他们应该只打着荀子论调的。
毕竟荀子论调看起来更加无害些,甚至还能夸赞陛下。
这么想着,原本脸色极差的就不止那些儒家弟子了,现在不少墨家的、法家的,此时此刻那脸色也不好看,甚至有人恨不得找个地方把自己埋进去。
这里面甚至有心存六国之人,此时此刻,面对这等局面,也不由得心下微动。
若是他们的王,在此地,会毫不在意吗?
关于始皇帝其人,爱才与容纳百川之心,一部分人是体会过的,但是作为心存六国之人,能力又不是那么不可替代,自然不可能亲身体会过,尤其是伴随着七国一统后,始皇帝所下的政令,很多都和群臣相悖,知道的和亲身体会的。
“陛下圣明!”与此同时,扶苏更是直接道。
【噫,长公子,夸得好快啊。】
【感觉就没见过长公子夸得这么快的时候,少有!】
扶苏眼皮一跳,什么叫没这种时候?如果可以的话,你后一句话可以别说吗?当然,前一句话,最好也别说。
而此情此景,别管林朝心声如何,众人也紧跟其后,直道,“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把刚刚的一切都盖过去。
甚至有一个心存六国之人,在那一瞬间都带上了几分真心。
就是在那一瞬间,有人看向了他。还捕捉到了他眼中的几分动摇。
叛徒!
纯纯的叛徒!
就这么点好处就把你收买了!
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不知道吗!
这句话还是尉缭说的!这是有目的!用心险恶!
而且始皇帝就没有反驳!所以说,那就是真的!
更别提当年还怕尉缭把消息泄露出去,又把尉缭捆回来做官!
当然,对于心存六国之人的心情,尉缭本人并不知情这个奇怪的逻辑,他若是知道必定想要看看此人的所思所想都是些什么东西,他当年被带回来,那也不是什么怕消息泄露,这要是都能够称得上消息泄露,那普天之下,就没有什么消息不泄露的了。
而且他当年那话……
的确不是很友善就是了,但是四舍五入,秦国都是虎狼之君,不过虎狼之君多一个罢了。
此刻唯有阴阳家的人,如果不是时候不对,真的想再继续见缝插针骂道家那帮人。
……
不得不说,这场辩论没有胜……
哦不对,是有唯一的赢家的,比如说萧何。
全程没多说过几句,如同置身事外的成功了。
别人不说,李斯是有点特殊感觉的,那就是……
大家都是未来的丞相,同人不同命。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