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3页)

“……”你说得竟然有那么一点道理。

不管怎么说,事已至此,赵佗最终带上了亲卫,一同踏上了前往百越的征程。

而也伴随着步入百越,赵佗一头直接扎进了吴越内斗之中,幸亏站队成功,并且反杀强盛一方,他们出师未捷,就得先死在那边。

百越之地,那很多地方两越的仇有不少比对大秦多大多了,甚至还有些人觉得东面楚国还没亡呢。

伴随着他越发深入,探查百越之地,赵佗深刻的体会了什么叫做艰难至极。

不说别的,越人和越人的差距,那就快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了。

很多地方,其实他甚至都谈不上探查,他这点人,终归还是少之又少,探查百越之地,赵佗感觉到了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是出来画地图的。

的确,这种事情,没点能力,的确画不了。

坏消息是,赵佗更加心累了。

这果然还是流放吧?

而也就是在不断向南走的时候,赵佗也是真没想到,他名义上来找良种,竟然真的找到了良种。

在那一天,有人不信的占据了绝大多数,有人觉得作假,有人觉得这是胡言乱语,有人觉得这就是个阴谋,但是别管如何想,众人都不约而同朝着那所谓的谣言之地而去。

当众人见了那稻子在眼前,心下悸动至极,原因无他,这个时间,稻子本应已经成熟了,不应该像是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这种事情不仅仅凭借感知,众人在此地停了下来,以肉眼亲自确定。

在确定之后,赵佗大喜过望,顿时感觉这些日子所有的努力都有了价值。

上司说得对,他不应该觉得这是流放啊!

这是陛下恩典啊!

他现在这都不应该说是一举两得了,这是一举数得!

一是和部分越人,有些交好。

二是探查了部分的情况。

三是地图绘制的更加精细了,把原本的地图上错误的地方改掉了。

更重要的是,良种啊!

当赵佗到咸阳,面见始皇帝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两泪纵横。

“陛下,臣不负陛下之命,跋山涉水之下,探查百越之地,不仅仅重新绘制百越地图,再一次探查诸越情报,更重要的是真的拿回来了良种!”

“最初听闻此物之时,本以为是虚言,但是臣前去探查之后,发觉此言非虚,此物实在为真!”

“那个地方乃是百越深处,那里道路难行,密林无数,当地人也很少出去,若非偶然之机,我等怕是也很难到达那个地方。”

“此物我观之,虽然两熟之稻所结的稻谷谈不上一年一熟的稻谷的两倍由余,但是那也是相比较之下多之又多!”赵佗说着,声音也激动极了。

但是相比较之于赵佗,始皇帝对于那良种能够到,也是很欣慰,至于赵佗……

他其实派人过去寻此物了,但是不曾想,赵佗竟是第一个回来的。

而且,竟是真的让他寻到了一年两季之稻谷。

不过按照林朝所言,这稻谷,大抵距离那真正的占城稻还需要一段距离,但是对于这个,既然种子已经到手,剩下那也就是培育了。

既然此事日后人可行,那如今秦人一样能够做到。

至于赵佗……

始皇帝看着眼前这个地图……

就眼前这收获,那都不是意外了,这简直就像是饭落在地上,结果落在地上的饭,自己长了腿去搬金山了。

嬴政看着眼前这个地图,这心思一时间,那已经不是一般的复杂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佗既是带回来这些东西,尤其是那良种,终归算是有功之臣,甚至他所行之事,也是孽障当政时,不过这种天下有变就不听上令,绝道自立为王这种事,始皇帝是不准备再把人送回军中了。

而此刻赵佗也感觉到了陛下那边有点不对劲,赵佗原本那激动的心态一时间都减退了三分,甚至后背都逐渐有些莫名发凉。

赵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能够感觉到不对劲,就在赵佗甚至脑海之中,甚至要开始逐渐联想无数之时,听见其上道,“你既是得此良种,也算是对农事一途有所缘法,赏千斤,赐良宅,并令你在咸阳外治粟府田,掌良种选育之事,官封行粟令,可调田府内官,百越之情,交由司马令,随行之人,皆赏百金。”

此话一出,赵佗顿时不多想了。

整个人都精神了。

虽然感觉自己去探查百越事了解颇多,结果不曾回军中有点怪,重点是他如今直接入咸阳为咸阳官员了啊!

更别提他带回了良种,所以成为了田府官员,这些东西当头,这件事顿时合情合理了!

不,那应该叫做理所应当!

赵佗领旨谢恩出去后,整个人不说是神采飞扬吧,那也是这些日子的疲惫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