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4/5页)

过完年,回到北京。上班第一天,黄礼林和夏明来找汪洋,三个人关起门来密谈了半天。等他们走后,汪洋把陈思民和苏筱叫进自己的办公室。

“是这样的,黄胖子想和我们联合承建群星广场项目,你们怎么看?”

苏筱问:“怎么个联合法?”

“他们乙方,我们丙方。”汪洋点了一支烟,“群星广场太大,光一个垫付,他们就吃不消,所以想找一个合作方,觉得咱们知根知底,不怕出幺蛾子,所以就找上咱们了。”

苏筱好奇地问:“他们是肯定能拿下这个项目吗?”

汪洋摇摇头:“他们没这么说,也不会这么说,黄胖子和夏明多精明的人,肯定不会把话说死。他们就说有一定的希望,已经直接对接了群星集团的董事长刘铁生。”

陈思民惊讶:“看不出来,黄总现在的关系这么厉害了。”

“厉害着呢。夏明找了个有背景的。”

苏筱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

“找的谁呀?”

“主管部门贺局的女儿。”

“厉害,厉害。”

汪洋说:“群星集团那块地当年就是贺局批给他们的,所以很有可能就是他牵的线。”

苏筱心里有一股淡淡的失望在弥漫。

“苏筱?”汪洋见苏筱突然不说话了,“想什么呢?”

苏筱回过神:“我在想,群星项目是个优质项目,如果我们参与承建,会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以后拿项目也有话语权。所以,我赞成跟他们合作。”

陈思民摇摇头说:“想法太简单。这么大一个项目,这么多企业盯着,就算凭关系提前达成协议,还得经过政府招标平台公开招标,价格不可能太高,利润空间有限。可是要垫的保证金就不是小数目,更不用说各种机械材料,天科比咱们规模大,有些机械放着也是折旧,可是我们要参与,光租赁机械就是一笔大支出,很可能到最后,我们赚不到钱还赔了吆喝。”

“老陈说的也是我担心的,毕竟,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准比人家要差点。”

苏筱说:“管理水平我们可以改进……”

陈思民打断她:“这是说改进就能改进的吗?”

“从去年我入职到现在,咱们的项目管理水平已经提高不少,我相信通过分包商评估体系推行,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陈思民说:“别过早打包票,分包商评估体系才刚刚试用,效果如何有待验证。”

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让步。汪洋也不掺和,静静地抽着烟。

心里有股莫名其妙的火气在,苏筱说话不再像平时那么婉转:“那主任,按照你的意思,咱们一直做二流三流项目就行了,也别去发展壮大。”

“苏筱,你的心很大,想要吃成胖子没问题。但得看看实际情况吧,先有稳定才有发展。咱们现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根本没必要冒这个险。保持这个节奏,稳步发展更适合我们。”

“咱们这个行业,有项目就有一切,有机会接触大项目,为什么不去搏一下?至于风险,每个项目都有风险,不是大项目就风险大。”

陈思民寸步不让:“你看问题就停留在表层,你想想,垫付的资金从哪里来,咱们手头现在有好几个项目同时运作,资金链断了怎么办?做事情不能只往前冲冲冲,还得回头看看,有没有退路。”

“目前几个项目的结算时间不一样,我们完全可以错开,提高资金利用率。”苏筱不客气地说,“至于退路,老想着退路,是干不成事的。”

陈思民也不客气地说:“你太年轻了,吃的亏太少了,看到好项目,就不管实际情况,只想冲上去一口吃饱。”

夏虫不可语冰,苏筱觉得无语,求助地看着汪洋。

汪洋知道该自己出场了,将烟塞进嘴里,举手做了一个比赛暂停的手势。

“行了行了,都别争了,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琢磨琢磨到底怎么办。”

苏筱心情不佳,借机告退:“那汪总我先出去做事了。”

汪洋点点头,等她走后,扭头看着陈思民:“咱们好久没一起吃饭了,今天晚上一起吃家乡菜。”

吃饭的地方选在一个山东菜馆,名字就叫聚义庄,装修也很有水泊梁山的韵味。一碗乳白色的羊肉汤入肚,汪洋摸着肚子,发出舒服的喟叹:“吃来吃去,还是咱们山东菜舒服。老陈,陪我喝一杯吧。”

“行,一小杯。”

汪洋让服务员上了两瓶红星烧刀子,亲自给陈思民满上:“记不记得,刚开始做工程的时候,没钱,咱们就喝这酒。”

提到过往,陈思民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总是紧皱的眉宇也开朗了。

“记得,怎么不记得,三块钱一瓶,咱们每天晚上买两瓶,就着花生米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