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书馆(第2/3页)

只要是我大昭子民,每月只须交三十文钱,便可自由抄录。”

上次送书,钱若川说他先生在史论上的短板,他回去跟祖母说了,祖母就叹息说太外祖当初在这方面也不太行,也不知怎么和皇后说的,就这么弄了一个书馆出来。

“不包月,也只需三文钱,便可进去读书一整天。”

贾蓉道:“先生哪天进京,可以去那边看看。”

“好好好,多谢小兄弟。”

黄先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到现在还不知小兄弟是宁、荣二府哪家的少爷?”

“不敢不敢,小子出身宁国府。”

宁国府?

黄先生的心头一颤,“那宁国府沈夫人是……”

“正是家祖母!”

原来如此!

怪不得呢。

沈夫人兵不血刃的威逼那些金人王爷自入大昭,然后又以打亲儿的十板子,生生的从罗刹国那边,又弄了大片土地。

这事,如今天下谁人不知?

黄先生激动的很,一时都忘了大昭书馆于他的重要性。

此时,外面的人还不知道,沈柠也正在搜罗家里的藏书,要往那边捐赠。

她早就想弄个图书馆了。

可是,贾家已经在军中有所影响,再弄图书馆,那就是逼着皇帝忌惮贾家。

尤其贾家还有一个‘宝玉’。

为防意外,她很干脆的就鼓动了皇后。

皇帝如今看着很好,但年轻时英明神武,年老时不做人的皇帝,历史上比比皆是。

所以,最好皇后也有她的影响力。

这样皇帝糊涂了,皇后也能按一按。

皇后一时倒是没想那么多。

她娘家出身也不高,对于好书的向往和遗憾,一家子都有。

一听就觉得是个好主意。

晋王府的房契地契正在她手上。

她手上没多少书,但可以找皇帝要啊!

皇帝听到是沈夫人建议的,就让人查了下寒门学子在史论题上的艰难,叹息过后,直接应了。

于是帝后支持的大昭书馆,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开建了。

“……接受捐赠?”

皇后好笑,“主要是沈姐姐想往那里塞书吧?”

皇家什么书没有?

“娘娘您不记得,当初煮盐的书了?”

皇后一怔!

她听沈柠也听皇上说过。

今年林如海主持的几大盐厂都迎来了丰收。

如今大昭的盐价,不说一斤少一文钱,至少两斤可以少一文钱。

油、盐于百姓是大事。

这边少一文,那边家里的老人、孩子,就可以多吃一个鸡蛋。

“我的错!”

皇后知错就改,“民间多奇人,民间多异士,只是不知这接受民间捐赠,难不成只收书就行了?”

“当然不是!”

沈柠笑,“得让专人检查啊!”

自汉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俱都没落。

但沈柠查了,秦直道一直到现在,都是重要的军事要道。

去年和蒙古各部打的时候,秦直道就往前线运送了大量粮草和军械。

“比如说曾经失落的诸子百家书籍。”

这?

皇后的眼睛不由睁大了些,“你是说……”

“我是希望,他们都有书籍传下。”

沈柠叹了一口气,“比如说秦直道,历代以来,各朝修建的道路不知凡己,可是那些路,哪个能像秦直道一般,历经几千年,还是很好的道?”

“……”

皇后陷入沉思中。

《战国策·韩策》有记载,秦弩的射程有六百步呢。

而且秦弩的部件也和沈姐姐的转轮枪似的,可以随时替换。

嘶~

果然是她狭隘了。

“姐姐说的对,有些书传着传着,后人渐渐没落,他们根本就不知家里的藏书有多珍贵。”

垫了桌角、塞了鼠洞、做了引火的……

皇后深吸一口气,“这件事,我会和皇上好生谈一谈的。”

“好啊!”

沈柠笑,“等书馆接收民间捐赠的时候,我们贾家可是要第一个捐,到时候,让书馆给我们发个奖励文书,我把它供到祠堂去。”

“噗,一定一定!”

皇后笑了,“到时候,我给你弄个金页的。”

第一嘛,总要与众不同些。

皇后想了想,“遇到那种孤本,皇家都没有的好书,姐姐说,我们书馆再给一些奖励可好?”

“那就更好了。”

沈柠笑,“这些书,我们还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普通的划到丁类,在交了一定租金后,可以带回家自行观看。”

嗯?

“那这丁类,就以普通的科考书籍来分吧!”

这类书籍印的最多,被人抄录的也最多。

但哪怕如此,于普通农家来说,买书也还是一笔很大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