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迎春番外(四)(第2/6页)

从外东北,转到外蒙古,整整在外将近十八年,才重新回京。

彼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不过中间因为太过思念家乡,特别寻了一对海东青,请了朝廷的训兽师特别训练出来,帮忙递交公文的同时,也帮她和俞沛给公婆和京里去了无数封信。

好在回京的时候,祖母虽然不在了,但伯娘和嫡母还能出京相迎。

此时的她已被皇帝封为文华夫人,一品诰命,盖因为不管是在外东北,还是在外蒙古,她都大力办学,推行汉语。

当然,中间也不是没有遇到反叛,俞沛是文官,她却是武将世家出身,各处卫所边军,因为她这个纽带,军政合作非常紧密,往往反叛才起,就被大力打压。

文华夫人就是累功所积,被皇帝特封。

世人都说,她是俞沛身后的女诸葛。

不过回京的女诸葛,在年老的嫡母和大伯娘面前,哭成了傻子。

哭得迎接她的一众人等,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大伯娘,娘,我再也不走了。”

祖母去世,她只能遥遥祭拜。

老太太虽然不是很疼爱她,却也给了她一段安稳的日子。

如今……

“放心,不会再走了。”

邢氏望着这些年虽然远在天边,可是始终能给她撑住腰子的女儿,眼里尽是欣慰和欣喜,“大嫂,皇后娘娘是不是答应你了?”

“是!”

沈柠笑着点头,“女学那边,我已举荐你为山长。”

俞沛外任多年,熟知东北和蒙古,已被封为太子少师,辅佐太子,哪里还会再走?

“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你就得走马上任了。”

“您是老山长,那我不懂的,还能问您不?”

她的三个孩子看到母亲拉着大外婆的手,好像小孩子似的摇啊摇的,简直不敢相信。

“自然!”

沈柠笑着点头。

“大伯娘,您真好。”

迎春再次搂住亲亲的大伯娘,只觉京城的天又蓝又亮。。

探春番外(一)

世人都知贾家的三姑娘是一朵刺玫瑰。

漂亮、能干但扎手。

虽只是荣国府被分家的二房庶出,奈何人家老祖母还活着,人家伯父疼爱,就是隔房的宁国府上下,也都把她当宝贝似的护着。

所以,哪怕二房没一个人在朝堂,待她要说亲的时候,媒人还是踏破了荣国府的门槛。

“这安顺侯府,我看就好的很。”

赵姨娘听说安顺侯府来提亲,喜的见牙不见眼,“姨娘听说,他们家的长子是个病秧子,以后这府里啊,还不都是二房的?”

“姨娘胡说什么呢?”

二姐为什么没有嫁武将?当然是因为他们家不适合再跟军中有太深的关系。

探春早就清楚自己的未来。

“父亲母亲虽然不在了,还有祖母大伯他们,我的婚事……,您别管。”

安顺侯府为何找她?

当然是因为大房是原配所出。

继夫人想要借着贾家,给她儿子抢位呢。

这样的事,她都不屑的很,更不要说伯娘他们了。

“我怎么能不管,”赵姨娘急了,“大爷去族学教书,不考官了,宝玉又至今没有下场,你再不说个好点的婆家,以后你弟弟……”

“姨娘,儿子会考官的。”

贾环在旁边打断母亲的话,“三姐姐这边,以后儿子给撑腰。”

大哥的学问好的很。

今年考中进士的先生都说,大哥只要下场,不说一甲,弄个二甲进士及第绝对没问题。

但大哥的脾气……

贾环也觉得大哥教书更安全一点。

至少能长寿。

父亲和嫡母早亡,虽然大伯并未短过他什么,但贾环从小就知道,他的依靠是大哥。

老太太是看不上他的。

只有大哥会关心他读书。

“那安顺侯府不是什么好地方。”

贾环道:“长辈们肯定不会同意的。”

“那……”

赵姨娘看着一双儿女,胸脯起伏了几下,压下火气道:“保龄侯府呢?”

“嫁过去送嫁妆吗?”

探春很无语。

老太太倒是想让她嫁过去。

还是大哥和大姐姐回来,二姐姐又写信回来,一起帮她顶住了。

“姨娘,您就别操我的心了,行吗?”

她娘只认爵位。

也不想想,人家为什么看上她。

虽然探春也不觉得自己哪点比别人差了,但军中从来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是为谁呀?”

赵姨娘很伤心,她一心为女儿,可女儿不领情,儿子也反对。

“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我的婚事,真的不是您想的那般简单。”

探春何尝不为他们二房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