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红薯(第2/3页)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如此,王绰等人更没有必要退缩了,红薯一旦推广,幽州便能迅速攒够军粮,届时大业可成一半!
王绰灼灼地盯着在场每一个人:“总之得先种出来再说,后续如何保存总有办法。但在此之前,不许对外透露任何消息,否则,先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说完,众人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都了共识。
只有裴杼挠了挠头,王师爷怎么比他还激动呢?
一群人不声不响地故地重游,再次回到了当初的那片山谷中,这回三百多名士兵一个没闲着,全都带上了锄头跟麻袋,弯着腰在山谷里使劲儿刨红薯。
裴杼一边挖,还一边听到王绰跟华观复在讨论这红薯的来历。
他们问过当地的百姓,基本确定这不是本土的产物,鉴于胡人经常翻越燕山,便猜测此物极有可能这东西是胡人落下的。目测胡人自己也不知这东西高产,否则东胡早就推广开来了,哪里会便宜他们?
至于此物为何能在冬日里保存得这么完好无损,华观复也分析得头头是道。此处居山谷中,温度比别处高上许多,加上这些天山中无雨,果实这才得以保留。
裴杼不敢说话,其实这玩意儿是系统放的,有雨没雨都能长得好好的,跟时节气候关系不大,但是这样的话怎么好说呢?
他闷声挖红薯,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到收获的喜悦中了。虽然挖这东西有点累,但是看到篓子被一点一点装满,心中的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
当晚,裴杼一行直接歇在了永宁县,并且迅速决定好这批红薯的去处。眼下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江舟的小军营,裴杼命他们明日将地窖挖好,做好防水,让这批红薯顺利越冬,等到明天春天再育种。
至于红薯培育,裴杼也不打算假手他人,一并让江舟负责,届时他再从旁协助。反正江舟手下有三百号人,一边训练一边开荒种地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裴杼一句话就给江舟加了个重担。
江舟嘀咕道:“那么多的红薯,得要不少人手呢。”
他说完看了裴杼一眼,试探道:“您看看能否给我们加派兵力?”
从前裴杼只是永宁县县令,江舟不便征兵,如今裴杼都已经成了幽州一把手,江舟觉得自己也不必再畏畏缩缩,是该多要一点兵了。手上多点人,来日才好直接跟朝廷分庭抗礼。
江舟以为有的磨,不想这回裴杼却极为大方:“这有什么难的?你若有本事,回头我将幽州城驻守的三万士兵都交到你手上。”
江舟呼吸一紧,下意识站起身来:“您可要说话算话!”
裴杼点头:“自然,不过这可是三万的兵,你确定能带得好?”
不是裴杼不相信江舟,实在是这回人数有点多,而且这三万的兵估计战斗力也一般,在幽州地界呆久了兴许还自带一股官僚作风,想想都知道有多难管。
可江舟却一点儿没担心,反而埋怨裴杼小看了他。莫说是三万的兵,就是三十万的兵,他也带过!
眼下多说无益,他会用实际行动告诉裴杼自己的本事。
得了许诺之后,江舟亢奋了一整日。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带着兵攻入长安城的盛况了。报仇雪恨,指日可待啊!
在燕山发现红薯这件事,除了江舟的兵之外,便只有裴杼身边的几个亲信知晓,回到幽州后,沈璎跟郑兴成也从裴杼口中听说了。
裴杼还拉着他俩叮嘱了一通,让他们日后不要说漏了嘴,尤其是郑兴成那边,裴杼多交代了一句:“今儿衙门动静挺大,瞒不过张如胜,张如胜这人虽然没什么坏心眼儿,但略有些憨傻,郑大人回头还得再敲打他一下,让他闭紧嘴巴。”
郑兴成连连点头:“大人放心,有我在,张如胜什么都不会说。”
这玩意儿若是真如裴大人说的那么好,郑兴成才舍不得叫旁人知晓呢。别说朝廷那帮人了,就是幽州其他县的人,郑兴成都舍不得分享。他天生就比别人小气,好东西务必得自己留着才行。
说句老实话,跟永宁县百姓分享,郑兴成都还觉得十分勉强。
红薯收上来之后,裴杼心便放下去一半儿了,这才有精力去安排这三万的闲兵。
这群人在裴杼看来就是个吃闲饭的,光拿俸禄不干事,若不是他们拿的是朝廷的俸禄,不是幽州的,裴杼早就让他们从哪儿来的滚哪儿去了。
先前他也召过管理军营的将军进前问话,谈话中无意发现,那位将军还是个刺儿头,幽州最大的刺儿头竟然在不干人事的军营中!
他们哪里来的脸?
这么多年,幽州士兵从未支援过永宁县,废成这样一般人只会羞愧难当,可他们竟然还觉得自己一直在保家卫国,是有功之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