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配合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大好机会, 贺太守也不行。

他也不知道裴太守为何要帮衬德州,分明他儿子之前还得罪过人家。而且采访使对整个河北道担的是监察职责,诸州政绩好坏跟裴杼干系不大, 但人家到底是将这一步登天的机会交给了他。

一番深思过后,贺太守只能归结于裴杼心怀天下。

这条运河重新打通之后, 整个河北道的百姓都能跟着受益。水路畅通,商贸便能再次繁盛起来,商人有生意做、百姓有活干、官员也有政绩拿。皆大欢喜, 贺太守不可能拒绝。

待他应下后,裴杼立马回去写信给齐霆, 力谏运河疏通的益处。如今正值农闲, 且尚未到隆冬时节,人力最为充沛,正是清淤的大好时机。且各州抄家多少都能挤出一笔钱来,完全可以自负盈亏, 不用朝廷出钱出力。运河疏通之后,河北地区的粮食便能够通过永济渠转运关中, 或是调往西北。

这完全是多方共赢的一件事,齐霆跟张戚都没有理由反对。路修好了, 自然也方便他们收税。哪怕明知最终会惠及他们,裴杼一样得做。货物可以快速转运至京城和江南都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北方大多数州可以通过这条运河连为一体,届时哪怕他只是坐镇幽州, 都能通过运河掌控整个北方。

是以对如今的裴杼而言,这条运河的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裴杼写信的时候,黄维凭还在狗狗祟祟地打探, 只可惜沈璎防他防得很紧,除了让他干活,平常都不让他接近裴杼,黄维凭努力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探听到,只能跑去周若水那儿又发了一通火。

自打来了河北道,真就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心的。张丞相还让他夺裴杼的权,黄维凭倒是想,可他哪有这个本事?别看裴杼一路走一路抄,可他愣是是将这些州的官员都收拾得服服帖帖。沧州几乎成了第二个幽州,棣州新提拔上来的官员对裴杼唯命是从,如今德州的贺太守被裴杼折磨了这么久,竟然也对裴杼毕恭毕敬,没有半分恨意。

这些太守,莫不是都有受虐倾向?什么毛病?

黄维凭怒火中烧:“我要写信给张丞相告状!”

周若水一言不发,任由黄维凭抓狂,也深知他告的这点状根本伤不到裴杼。这位黄大人,心思狠毒却又没有狠到极点,总是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实在是无能。然而这样一个无能之人,却死死压在他头上,叫他一直不得出头,何其可笑?

裴杼这封信寄出去不久便收到了回音,齐霆果然同意了疏通运河。

其实这事儿朝廷也想做,只是一直没钱罢了,漕运虽然方便,但是运河维持的成本也高,因此永济渠堵塞之后再没人愿意重新疏通。难得裴杼有这份心,齐霆跟百官自然不会拒绝。

左右花的也不是他们的钱,等修好之后他们便坐等收税即可。三位丞相顺势提出了要专设税官,直属中央,与地方官府分属不同体系,帮助朝廷牢牢把控永济渠诸河口。

齐霆虽然同意设税官,但却没准备让这三人过多插手。

此事若任由他们去做,永济渠收上来的税能不能到他手里都还是个未知。即便能收上来,大半也被各级官员层层贪墨,留给他的也不多了。张戚那个老东西欲壑难填,余下两个丞相也各怀鬼胎,包括齐霆自己调上来与张戚打擂台的如今也起了自己的小心思。与其指望他们,倒不如让裴杼负责。

起码,裴杼如今还是他的人,这段时间也一直尽心尽力地为自己聚财,未曾贪过半分。

若朝廷多几个这样兢兢业业、一心为君的臣子,齐霆又何愁江山社稷不稳?可惜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裴杼得了准信后,立马便叫人带话给棣州、沧州太守还有郑兴成跟齐鸣,命他们即刻疏通河道。知会齐鸣是为了让他想办法将潮水连通运河,届时永宁县的商货也能经由永济渠输送到各地。裴杼如今不在幽州,也没办法盯着水泥研制,更腾不出手来修路,但水路不也算路吗?别的地方有的东西,永宁县也要有!

安排完后,裴杼这才带着这封信招到了贺太守。

齐霆给了他两封信,一封是明面上的,允许河北道自费疏通河道;一封是私下寄过来的,暗示裴杼寻几个信得过的预备着,将来作为税官替朝廷收税。说是收税,其实就是揽钱,且这钱进的还不是户部,而是皇帝的私库。

到此时,裴杼已经成为齐霆的黑手套了。虽然事情的确按照计划中进行,但是裴杼的心情也相当复杂就是了。

只是在跟贺太守商议时,裴杼压根没有表露分毫。

贺太守反倒是踌躇满志,甚至当场就表示要大干一场,确保明年春天之前将德州一段疏通完毕。不过,只疏通德州一带也不行,贺太守看向裴杼:“贝州、魏州、相州、卫州这四个地方,也不能松懈,否则咱们做的依旧只是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