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澄清(一更)(第2/3页)

王绰想要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他既要让裴杼上位,又想让裴杼名正言顺地上位。

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打断,江舟又有话要说了:“当日若不是你多嘴,那邢尚书怎可能知道我的本名?还有之前刚到永宁县那会儿,你起个什么名字不好,非得提江铁牛,若不是你一时大意,何至于生出这么多事端来?”

千错万错,都是王绰的错,他骂王绰天经地义!

江舟抱着胳膊,对着王绰一顿挑剔。这么久了,江舟对王绰这厮还是喜欢不来,只要碰上他准没什么好事儿。

王绰沉默不语。

裴杼打断:“好了,也不是什么要命的大事。”

华观复欲言又止,这还不是要命的大事?那什么才算?

须臾,几人都停下口角,心平气和地商议对策。

第二日,幽州对外放出消息,当年被迫害的王太傅、平阳侯、沈将军独女还有前国子祭酒华观复都尚在人世,他们躲开了齐霆的追兵,一路逃亡到幽州,为幽州抵御外敌后,终于准备清算当年的事了。

数年前的冤案一夜之间真相大白。

齐霆联手张戚迫害功臣,事后还将一切错处推到王绰头上,自己清清白白地稳坐帝位。君臣分歧的根源也被人毫不避讳地指出来的,齐霆在夺位之初曾答应要将部分田产还给百姓,用以抑制土地兼并,结果在登基之后,又迫于世家大族的权势,惧怕变革带来的后果,最终选择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何其可笑。

裴杼还让王绰写了一道奏疏痛斥齐霆,一面光明正大地拿着奏疏送往朝廷,一面毫不避讳地将其内容传到民间。

王绰跟在裴杼身边这么久,连文风都有所变化。他知道百姓不喜欢听那些诘屈聱牙的文章,便特意将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却又极煽动人心。

裴杼又叫人收买了一群说书人,将这封奏疏背得滚瓜烂熟,方便每日念给百姓听。

齐霆满不满意不知道,反正裴杼对这上面的内容是挺满意的,民间的反馈也一如他们所料。

将这事儿捅出去后,裴杼便没指望能得到多少大地主的支持,但好就好在,幽州乃至整个河北道的大地主都所剩无几了,先前抄家都抄得差不多了,裴杼也不怕他们再有什么小动作。

至于平民百姓,他们的想法就简单多了。王太傅等人要给贫苦人家分田,如此大公无私,能有错吗?不可能有错,真正错的另有他人。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年头天灾人祸频起,各地百姓活不下去的大有人在。若是他们不知道分田的事也就罢了,一旦知道曾经有人为此努力过,便越发觉得朝廷那帮人面目可憎。原来他们知道民间是什么模样,也知道土地兼并严峻到何等地步,可他们就是不愿意改!

亏得王太傅等人流落到了幽州,若是去了其他地方,当地官府必定容不下他们。活下来就好,日后总能讨回公道。

河北道百姓对王绰等人接受良好,只有郑兴成得知真相后感觉天都塌了。王太傅等人可是皇帝的死敌啊,他知道王师爷等人身份指不定有问题,但没想到问题能大成这样。

塌到一半儿看到了裴大人,郑兴成心里又好受了点儿。他们还有裴大人们,裴大人肯定有对策的。

郑兴成自我安慰一通,转头发现州衙其他人淡然至极,底下几个县令官员也一声不吭,顿时觉得自己比他们逊色了许多。

这些人都能稳得住,他干嘛要慌张?

不急。

反观朝廷,这会儿都已经急疯了。

幽州的消息放得突然,又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朝廷根本毫无防备。

齐霆在看到王绰写的那道奏疏后,直接气得吐了一口血。这哪里是奏疏,分明是檄文,这是要同朝廷宣战!

好一群乱臣贼子!

齐霆做过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江舟尚在人间,可他没想到,王绰几个竟然也还活着!王绰那厮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将这些人都救走了?!

他费尽心思排除异己,到头来竟然只是一出笑话?

王绰应当很得意吧?这么多年,他是不是在筹划着复仇?裴杼呢,裴杼是不是也早就知道他们的身份?

亏他还以为裴杼忠心耿耿。

他的信任,全都喂了狗!

宫人们听到陛下癫狂的笑声,吓得浑身发抖。

糟糕,陛下不会被气疯了吧?

不堪重负的齐霆被气出了重病,整个宫里也乱成一锅粥。朝中上下对此噤若寒蝉,当初王太傅等人遇事,众人也没少在心里犯嘀咕,但是谁也不敢拿在明面上说,如今王太傅等人“死而复生”,还将矛头直指陛下,真是冤孽。

但凡有点良心的,都觉得齐霆跟张戚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