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登基(第2/3页)
事情既然都做了,裴杼不至于不敢认,他就是要在幽州称帝又怎么了?齐霆还能弄死他不成?
不过这诏书下达后,肯定会受到不少非议,不说齐霆跟张戚会如何震怒,光是那些酸儒与保皇派肯定也要反对到底,裴杼还真有些期待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最好把他们活活气死。
齐霆等人的反应暂时看不到,幽州一带反正是锣鼓喧天,街边许多商家接连放了好几日的爆竹,还有许多饭馆降价酬宾,只为了沾一沾新君的喜气。
百姓早就盼着裴大人正式造反了,江舟等人拥立裴大人的消息传开后,没有人不高兴的。虽然朝廷一直在通缉江大人跟王大人几个,但他们曾经可是拥立过齐霆,说出去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当初他们都能扶齐霆上位,如今再辅佐裴大人岂不是轻车熟驾?
几个县令也是立马备上贺礼,欢天喜地地跑去州衙准备祝贺。裴大人平常不收礼,但这种大事总不能不收吧?他们送的可不仅仅是一份贺礼,而是忠心!
时间紧迫,他们得赶紧给新君表态,不能让州衙那群人专美于前。
不是幽州人大抵难以理解为何他们的死心塌地,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会明白裴大人的福泽能有多深厚,多次化险为夷就不说了,还将幽州乃至整个河北道都盘活了。反正跟着裴大人,总归错不了。
这其中,就数张县令最有感触,这要是放在几年前,谁会相信裴大人有一天会被拥立为君啊?
当年裴大人不过是一介小小县令,永宁县甚至都不及他们安平县富裕,为了建那赠春坊,裴大人还厚着脸皮前来求他好几次呢。往事历历在目,张县令乐了一会儿又忐忑起来,抓住妻子的胳膊问道:“当年为着赠春坊的事,咱们可没少给陛下脸色瞧,陛下不会生气吧?”
杨夫人一言难尽地看着他:“陛下若真是这般小气的人,你以为你这些年能过得安生?”
张县令庆幸不已地拍了拍脑门:“也对。”
他们这些年跟着陛下得了不少好处,若真介意当年的事,早就可以将他们一脚踹开了。
杨夫人不愿意琢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她想的是陛下今后能打下多大的地盘,她与梅燕娘等人还能有多少施展的机会。虽说王太傅等人能慧眼识英雄,但她与梅燕娘也没差到哪儿去,早早地便追随陛下。来日论功行赏,不知能否给她们这些女眷也封个官当当。
旁人肯定不会这么做,但是陛下与他们不一样,兴许真有指望。
裴杼这次果真没有拒绝众人的贺礼,甚至各州的贺礼他也没有拒绝。
沧州跟德州离得最近,反应也最为迅速,连夜便差人送来了贺礼,两位太守随后也准备动身。
沧州如今的官员都是因为裴杼才提拔上来的,德州的贺太守则因为他儿子被绑死在裴杼这条船上,他比谁都要盼着裴杼好。
他那倒霉儿子昨儿刚递信回来,兴致勃勃地说自己已经出发去卫州保家卫国了,让他给留意族中还有没有体格壮硕的男丁,若有合适的赶紧送来,还能蹭一蹭战功。
贺太守被这儿子弄得毫无办法,他儿子已经彻底反了,他不跟着裴杼这位新君难道还有别的出路?
其他州仍在震惊,都觉得太突然了,前段时间两边一直在争口舌上的长短,骤然听见朝廷出兵他们还有点慌,结果幽州那边比朝廷还要大手笔,直接立了一位新君跟朝廷分庭抗礼。不愧是裴大人……不对,如今该称呼陛下了。河北道官员很快便适应了裴杼身份的转变。
他们本来还在斟酌要送什么贺仪,一见沧州与德州这么积极,也顾不上纠结了,赶紧差人带上点贵重物品前去朝拜。
最后连燕州官员也都随大流去拜见新君了,新任太守不仅亲自去了,还特意备了几身好衣裳,生怕到时候被人比下去。
至于朝廷会如何反应,到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没看幽州已经出兵赶往卫州了吗?这便是要保住整个河北道的意思。陛下一出手,真是该死的安心。
登基大典虽然简略,但有华观复跟王绰在,不该省的环节一点没省。
诸州太守、别驾还是第一回见到河北道衙署,登基那日便被这气势非凡的衙署给狠狠震慑了。
现在若让他们说,他们是不相信陛下天真善良,从来没有过谋逆之心那套说辞的,要是真没有的话,也不会将河北道衙署修成这样。
但诸州官员会自己给裴杼找补,觉得陛下那不叫有野心,而是深谋远虑,跟着这样的君王才能打出来天下。
登基大典上,裴杼定国号为景,年号为太和,取“太和之美,万物亨通”之意,同时正式下发讨伐梁国昏君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