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科举
登基大典结束后, 各国使臣还未离开。
裴杼听说,这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京城附近的军营旁,摆明了是要试探。江舟没管, 裴杼就更懒得搭理了,在魏平询问是否要将他们驱逐出境时, 裴杼还劝了一句:“随他们去吧,军中没什么好稀奇的,改良的武器他们也看不见, 真正稀奇的是士兵们日复一日的操练。倘若他们国家的军队也能如此,那实力同样不会差, 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魏平犹豫道:“万一他们真做到呢?”
“那也不怕, 近十年内,景国绝对能压着他们打。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自矜的,能练出这支精锐,仅仅是因为如今还是开国初期, 且有军中将领都是纪律严明之人,有什么样的将, 便有什么样的兵。若是抓得不严,任由腐败散漫之风盛行, 那么几十年后,景国跟从前的梁国也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是一个轮回罢了。”
裴杼没做什么千年万年的王朝梦,那根本不现实,不过若是他们今日所作所为能为后世提供借鉴, 倒也是不枉此生了。
魏平想反驳他们是不一样的,但又觉得言语是如此苍白。他们能约束得了自己,可如何约束得了后人?说来说去, 不过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
抛开突厥等处的使臣不谈,裴杼这阵子在挨个召见采访使与各州太守。
虽然他提拔了自己人,但是裴杼提拔的之于整个景国官场还是杯水车薪。这里面有不少还是从前梁国的老臣,效忠过齐霆甚至也效忠过张戚。裴杼虽然决定用他们,但也得考察一番,起码得知道他们并非无能之辈。
地方官员们为此颇为紧张,背地里准备了长篇大论,就怕陛下问的东西他们回不上来。
结果也还好,陛下一如既往的平和,只偶尔有几个问题犀利了些,糊弄糊弄便过去了,陛下也没追究。
一场试探就这样平静地度过了。
众人如释重负,觉得终于可以全身而退,但没多久他们又听说,陛下要召集各道、各州的副官入京述职,他们也将由朝廷的侍卫护送回地方,不日便得启程。
许多地方官倒抽了一口凉气。
解脱是解脱了,但又没有完全解脱,谁知道那些副官上京之后会说什么呢?
心思坦荡或者跟属下相处融洽的无所谓,走就走了,那些心里藏着小九九的却迟迟没有动身。思来想去,他们还是在京城逗留了些日子,将原本没交代清楚的情况都给陛下说明白了。
裴杼毫不意外,他当然知道这些人不可能对自己毫无保留,即便现在也一样,他们看似坦诚,但是真正触及利益时肯定又会欺下瞒上。不过没事儿,他已叫人记下这些人的名字,日后好生关注就是了。
官员们透露之后,满是希冀地望着陛下。
裴杼露出微笑:“还不启程吗?各地副官已经出发了,地方上可不能没有主事的官员。”
官员们:“……”
所以,副官还是要来吗?
直到被送回去时,众人还在忐忑不安,盼着自家副官的嘴能封紧一些,千万提不该说的东西。但也仅仅只是祈祷罢了,若是副官们铁了心要搞什么事,他们也管不到。
哪个副官不想弄垮上峰自己上位?如今就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等着他们,谁能保证他们不动心?且这回过后,他们这些采访使、太守哪里还敢信任自己的副手?只怕都会觉得对方已经投诚,成了陛下的耳目。
先前是他们小看了陛下,这位陛下年纪虽轻手段却不俗,轻轻一招便分化了地方的头两把交椅。
要说欣慰,还是王绰最欣慰:“陛下这法子极好,待他们回去后必能安分守己,朝廷要推行的政令也能方便许多。满朝文武搜索枯肠,竟不及陛下一计。”
裴杼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这也没什么,不过借助前人的智慧罢了。”
他真的只是依葫芦画瓢,学的别人。
王绰还以为裴杼是谦虚,满心以为裴杼登基后政治手腕一跃千里。其实王绰一直担心陛下太过信任这群造反团伙,王绰是经历过梁国那些烂事儿的,知道这样极容易造成主弱臣强的局面,他可不希望陛下好不容易打来的天下又便宜了别人。
如今陛下治国有术,王绰便放心了,自始至终,他给自己以及江舟、沈璎等人定的定位都是辅臣,而非权臣。景国不允许有权臣,起码在陛下跟他活着的时候,不允许有权臣。
各地副官进京的档口,各国的使臣终于离开了。
这些日子,足以让他们了解这个刚建立的景国。毫无疑问,这是个棘手的对手。明君悍臣兼俱,各个都不好惹,且这里的百姓似乎也对朝廷极为信任。这一点根本毫无逻辑可言,梁国是被景国所灭,满朝文武加上那位小皇帝都被去了蜀中,留下来的百姓竟然能全无芥蒂地接受新朝,真是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