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片与大导从“小”开始吧。(第2/3页)
主要是今年华影集团的官方拍摄任务特别重,各种各样的主旋律电影都要开拍了,这样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一整年才有礼可献,这些片子的预算加起来,还真不是小数目,这都是硬任务,华影集团责无旁贷的。
这样一下来集团预算就比较紧。
而且年前集团就已经做过预算了,现在突然一下子又要掏上千万,还不知道最后能捞到什么呢!集团领导层多数人就不是很乐意。
按照集团主流思维就是,咱自家也有商业片导演,拍的大片成绩都相当好,没必要冒这个风险,凑这个热闹——没啥意思。
领导们现在也算是见过世面了,票房票房咱也挣了几个亿,难道你们弄个《楚汉传奇》还能比《白蛇传》挣得多?
奖项奖项咱金球奖也拿到了,还是两项,后面紧跟着还有奥斯卡,所以再谈“大片”,大家都是很淡定的状态。
——就这样吧!你们自己玩去吧!
池影那天跟郑志宏聊这档子事儿的时候,她也说了心里话。
池影觉得这种片子如果让她拍,她真不一定拍得好。
因为池影觉得自己对人员的现场调控能力不是很好,尤其这种大场面。
当下国内外电影行业,数字技术还没有出现,所以拍这种大场面还必须真人出镜。这种动辄几千人,还有相当数量马匹的大场面,以她目前的掌控能力做不到,但是人家陈导就未必做不到了。
这是她的短板,却有可能是人家的长项。
池影觉得自己更多的长处,是那种对镜头画面的技术化处理,不过她也没打算去学习尝试。
因为再过几年,随着数码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画面技术的急剧提升,后面拍电影都不会有这么多真人了。
早年拍大片那种动辄调军队上来的场景,很快就过时了。
池影拍的这两个片子,演员人数都不多,或许《白蛇传》里有特效大场面,但那也不是通过人员堆砌出来的。
郑志宏很相信池影,不仅是对她的专业技术,更有对未来电影发展趋势的判读。
他还跟池影说了最近的一个八卦——马援朝好像也想去拍大片儿。
因为马援朝总觉得自己虽然拍了商业片,票房都不错,老百姓也都爱看。但是圈内的专业人士对他都瞧不上,觉得他还是一个低俗的草根门外汉。
之前还有池影跟他一样拍商业片,反正都不被主流电影界待见,大家都是门外罚站的“差生”。但是现在人家池影“呲溜”一下子,拿了金球了。
马援朝就觉得自己挺委屈的,他也想通过拍一部大片来证明一下自己。
结果他把想法跟吴天成说了以后,吴天成居然不乐意。
因为按照吴天成的想法,马援朝多拍拍贺岁片,多挣挣钱就可以了,没必要想那些有的没的,而且天成的资金也不足以同时支撑两部大片的拍摄。
不过吴天成的说辞也很委婉,就是规劝马援朝,“老百姓爱看你的贺岁片,你应该多为人民服务,没必要较这个劲儿……”
所以马援朝就觉得,吴天成虽然以前老捧着他,跟他称兄道弟,其实内心深处也瞧不上他。要不然出大钱拍大片的时候怎么就轮不到他,让他去出头挨骂挣钱,倒是冲在第一位。
所以这两个人私下里开始闹别扭了,马援朝有点想分家的,感觉自己在外面也能找到投资,据说也到了雷大佬那边去寻求投资,但是后面也不了了之。
池影其实挺同情马援朝的,听了这么些传闻以后,她觉得换做自己是马援朝,估计也受不了。我也替老板你挣了钱,我就想用我挣的钱再去拍一个我想拍的片子,获取更高社会地位,为什么就不行了?
不过按照她的记忆,马援朝和吴天成闹翻了也是好几年后的事儿,但是这两人最后又合在一起了。
那时候宏图影业已经做大做强了,足以挑战天成影业国内民营影视公司NO.1的地位。吴天成把马援朝又请回来了,马援朝也重回自己的舒适圈,拍了好几部贺岁片——那是天成影业最后的辉煌了。
而这一世,因为池影的横空出世,宏图提前进入了快车道,两家的竞争也更加尖锐化了。
而且池影记得,再过两年国内电影市场全面放开,民营企业就可以独立开片了。
那竞争更是白热化,再加上各种热钱涌入这个行业,民营企业突然之间就成了电影行业主流制作单位,到最后八大电影厂中好几家都倒闭,或是合并了,华国电影行业正式进入风起云涌的群雄割据时代了。
池影这两部片子的收益率,让大家知道拍电影实在是能挣钱,所以有些事已经开始暗潮涌动。
目前按照郑志宏的想法,他就想把年前跟池影商量的“青年导演影展”的事情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