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月规矩
这次选景还是比较顺利的。
晚上池影他们住的那家也非常舒适,传统的徽派建筑里,各种明清样式的木质家具保存得非常好。
像池影住的二楼那间屋子里,就有一张完整的拔步床,床具什么的也都干净整洁,看起来经过仔细认真准备的。池影睡在床上,盖着散发阳光气息的棉被,感觉非常惬意。
第二天早上,她醒来的时候,看着拔步床的床顶,还有周围那些雕着各式花纹图案的床架,真是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池影觉得这里就挺好的。
等她洗漱完毕下楼的时候,发现陆伟他们几个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
池影他们这次过来的时候,因为带着车子,所以还随车带了一些拍摄设备,比如就有一架S35的摄像机。
陆伟他们现在就在用这架摄像机,在这户人家的庭院里拍拍那些马头墙,还有周围墙上栩栩如生的砖雕,还有各种木质雕花窗棂,画面效果非常不错,一下子就有那种民国的感觉了。
上午的时候,县里边的文化单位也过来人了,他们一再向池影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池导的这次选景,而且他们还说了,如果池影在这个镇上选不到满意的、符合拍摄要求的建筑,他们还可以派专人帮忙,去邻近的乡镇找。因为他们县里有大片的徽派建筑,都是保存非常完善的。
不过池影觉得这里就已经很好了,真要不行的话,到时候也一定会寻求帮助的,池影还主动和对方互留联系方式了。
这在以前,池影肯定不会主动干这些事情的,都是推给孙妍妍她们,她是能不跟生人打交道就尽量避免。但是这次,池影觉得有些事,自己还是要成长起来。
不过镇里的人听县里的人这么说,脸上不太好看,生怕到手的鸭子还飞了。
人家池导都自己找上门了,你们把人外拉,算哪档子事呀!
然后剧组的人在镇干部们的带领下,去了三处对方认为符合池影要求的徽派大宅院。
这里的人还是比较讲究传承的。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人都已经离开这里去大城市谋生了,而留在镇上的人多数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留在家乡生活,也非常仔细地打理着自己的祖宅。
池影他们穿梭在这些深宅大院里,有一种岁月被凝固住的感觉。
最后池影看中了两处宅子,第一处宅院没有第二处宽敞,前前后后有七进。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中间有一进的侧院就一处完整的戏楼宅院,里面甚至包括戏曲演员们居住的封闭小楼,还有完备的化妆间,把门一关,一个戏班子就能在这里生活居住了。
另外一处宅院则前前后后有九进,但是里面戏楼式的只有一处,场地非常有限,似乎是就唱家戏的小小戏台。但是宅院的内部建筑和家具却非常完美,拍出来肯定好看。
池影跟陆伟商量过来商量过去,决定把这两处都定下来,其中一处大宅子作为内宅的主要场景,另外一处就作为戏楼的主要场景,这样通过镜头切换来作为一套宅院进行拍摄。
这件事基本上就商定了,后续的清场入驻,也排上日程了。
这边还有后面整个剧组人员的居住地,为了方便就定在镇上的招待所里,孙妍妍出面跟镇上签好了合同。从四月份开始,招待所就被他们包下来了,不再让外人进来住,他们要在这里集中拍摄,镇里答应的也非常好。
镇上的招待所虽然谈不上条件好,但胜在干净,而且活动起来比较方便。钱师妹也跟在孙妍妍后面帮忙打下手,她是沪上人,为人比较仔细,也很精明,主要是也听了池影的提示,她也想具体跟一下剧组的整体运行是怎么样的,为以后自己独立出去开片做准备。
而京城那边的服化道也开始准备了,民国时期的妆不算太重,但是那些清末民初的服装还是要讲究一点的,尤其是这种豪富过的大户人家。
然后就是一些戏班子里的服化道。剧组找了几位资深的戏曲专家,按照专家们的考据来定做整套戏班子的行头。
这次因为资金比较充裕,所以他们希望把服化道做得更精致,讲究一些。
付远琛、卫小敏和何艳玲三位主角签了合同以后,就拿到了剧本。但是拿到剧本的同时,他们也都补签了一份保密协议,保证在开拍以前剧本不会泄露。
直到真正把剧本拿到手以后,三位主角才知道自己具体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不过就像之前郑志宏第一次看到剧本那样,他们三个人看到完了以后,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因为这三个人物都不是什么好人,在这部全员恶人的剧本里,他们也都是有着各自独特的“恶”,但同时也不是单纯的“恶”,属于复杂的多面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