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当知道墨瑾公子今年才刚满十五岁的时候,坊间更是沸腾了。
尤其是看报的小娘子们,更是激动不已,大家都没想到墨瑾公子竟然这么年轻。
毕竟,之前成名的话本儿作者,无论是岳阳老生还是清月散人,他们的话本儿出名的时候,都已经四十往上的年纪,都是中年大叔级别了。
小娘子们就算想喜欢,也喜欢不起来啊!
......
临近过年,准备祭祖和交际,各家的族学里也放假了。
曹家花房里,温软舒适,各色名贵的花朵儿争奇斗艳。
此刻,一群曹家的衙内和小娘子们聚在一起,正在喝茶聊天,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报纸上的内容。
“天哪,真想不到,墨瑾公子他竟然才十五岁,他和我同岁啊。嘻嘻,我还一直以为他是个糟老头子,只是取了个文雅的名字呢!”
“晴姐姐,我看朱雀门小报上面说,墨瑾公子闲暇时候喜欢撸猫,嘿嘿,我也喜欢撸猫呢,不行,我也要给我的猫改个名字叫白绾绾。”
“我倒不在意那些,我是喜欢墨瑾公子的那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任凭外界如何变幻,我辈中人内心都要坚定,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这大抵就是修心的最高境界了吧!墨瑾公子这四句,淡薄豁达,对仗工整,小小年纪,颇有一种超然洒脱之态哪!”
说话之人,正是曹家的七衙内曹璨,他的身量很高,按着现代的说法,几乎有一米九了。俊眼修眉,穿着一身儿浅青色的儒袍,腰间配着一块极品羊脂玉坠子,行动间颇有一种文雅姿态。
“是啊,七哥说的对。我原以为,这墨瑾公子就是个市井写话本的落魄文人,但是如今看了他这四句诗,倒觉得不可能,此人胸中显然有大丘壑啊!而且年岁还这么年轻,想来,这书不会是国子监或者六大书院的哪位同窗,私下里化名写的话本儿吧!”
这句出自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杨蔓娘在现代的时候就很喜欢。一直将其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不想在北宋也同样大受推崇,看来有才之人,就不会被埋没。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让人无法忽视!
拜朱雀门小报访谈的加持,墨瑾公子的名声,在汴京城是越发的响亮了。
几乎一小半的汴京人,就算没看过她写的话本儿,却也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
而且,更令人没想到的是。
杨蔓娘的这篇访谈,还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汴京人的用词习惯,让汴京之后都人熟练的运用了撸猫一词。并且,还使得大部分的汴京人家小娘,都把自家猫咪得名字改名为白绾绾,这也使得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汴京谁家的猫出门玩儿没回家,去大门外叫一声白绾绾,不一会儿,就会跑来一大群毛色各异,同名同姓的小猫儿喵喵叫。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刻,公子墨瑾那篇访谈的威力,还在持续发酵着。
“哎呀,你们看到小报上说的没有,墨瑾公子说他最喜欢浅绿色,月白色和绛红色,还喜欢吃孙家荣店的外会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
“看到了啊,我平日里也喜欢吃外会呢!这孙家荣店的外会,我倒是没吃过,听说这家店的位置就在保康门街附近。不如,咱们今儿个午饭正好坐了车去他家吃吧,顺便便也尝一尝那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看看究竟有多好吃。”
“好啊好啊,这主意好哩,姐姐们算我一个,我也要一道去。”
“嘿嘿,也算我一个。”
“还有我!”
“好,同去同去。”
这个年代,还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剧和网剧。
自然也没有什么偶像同款,明星效应的说法。但偏偏因着墨瑾公子的关系,很多看了他最新访谈的汴京小娘子们,爱屋及乌之下,想和墨瑾公子吃同一种东西,都不约而同的点了孙家荣店的外会素骨头面和姜丝梅子。
还有很多家里离得远的小娘子,甚至专门坐了车去孙家荣店吃饭。
也因为这个缘故,让这家店一下子生意变得火爆起来。
店铺外头,甚至大冷天的还排起了长队。
莫名其妙的,一下子从一家岌岌无名的小店,变成了汴京炙手可热的网红店。
惊的周围的商户都目瞪口呆。
这样新鲜的事情,自然要上小报的。
毕竟,汴京城没有什么新鲜消息,能够逃过广大报探子灵巧的耳目。
所以,几乎第二天,《小报》,《虹桥小报》和《李氏小报》三家便同时报道了这个情况。
在消息的后面,还特地的转载了墨瑾公子在朱雀门小报的那篇访谈,以显示二者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