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3页)
所以,林春水才会这般郑重对待。
戏班的院子里打扫的很干净,人虽然多,却不乱。
中庭的柿子树熟了也并没有摘,而是一直挂在树上。在这雪白洁净的冬日里,成熟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小巧的红色灯笼。在一点点明霜的映衬下。就如诗里所描写的那样,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子挂灯笼,让杨蔓娘莫名的感觉很美。
“杨娘子,这便是唱十七郎的曲飞鹰,和唱神仙妹妹的林朱。”
林春水特意将唱主角的两位叫过来给杨蔓娘见礼。
这两位主角都是男子,是的,神仙妹妹是由男子来扮演的。
戏曲里男扮女装,由来已久,从汉朝时候开始便有男优所扮的女娥,后来魏时出现了男扮女装的《辽东妖妇》,到了隋朝和唐宋的时候,戏曲里男扮女装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唐朝的参军戏,几乎都是以男扮女的伶人,所以时下人对于戏里的男旦,早就习以为常了。
曲飞鹰和林朱都是春水班的台柱子,也是经常出入各大豪门贵胄府邸的,虽然奇怪班主会如此郑重其事的对待一位年轻的小娘子,但两人能做到台柱子的位置,自然是极有眼色的,连自家班主都要小心捧着的人,自然不敢随意得罪。
连忙一起上前行礼:
“见过杨娘子!”
杨蔓娘也客气的起身还礼。
曲飞鹰长得很英俊,典型的浓眉大眼,英气勃勃。而林朱属于男旦,肤色非常的白皙,眉眼非常的秀美,一举一动简直比大家闺秀还要翩然柔美,若不是事先知道,杨蔓娘几乎都要将他当作女子了。
众人互相见礼罢,下人们上了茶点和果子,正式的表演便开始了。
说实话,杨蔓娘平常不怎么看戏,这是她来大宋以后第一次近距离的看诸宫调。
但不得不说,这种戏曲表现形式还挺有趣的,像现代的舞台剧一样,很多时候都是以说唱为主,用琵琶鼓、板、箫,笛伴奏,击锣和拍板打拍。
开头几出戏是十七郎受辱,天宸书院初遇、连中六元、于阗之行以及神仙妹妹定亲西夏王太子的经过。
两个主角演得很好,每段曲词唱完后,还会配上很短的说白,之后再另起宫调接唱下去。曲词非常的灵活,而且绘声绘色,通俗生动,就像长篇叙事诗一样,把书里的整个故事叙述了出来,让坐在旁边的老三杨盼娘看的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中间的几出戏比较悲,是长亭送别,十七郎远征,马莲河再遇,参商诀别,十七郎之死,伴奏也多是以笛子和箫声为主。
让杨蔓娘满意的是,春水班并没有为了喜剧而去改动杨卿臣的结局,前半部和中部的戏,都是完全按着她的话本儿来演绎的。
只是在戏的结尾加了一段带神话色彩的类似番外的改动,满足了读者们对于大团圆的向往。
十七郎死后,神仙妹妹思念十七郎,派人上天入地,四处寻觅他的魂魄,而十七郎也深深的想念神仙妹妹,并为自己生前不能娶她而遗憾。他们的精诚和忠贞的感情感动了上天,所以西王母特地开恩,让两个有情人在中秋时候在月宫中团圆,互诉衷肠。
“杨娘子觉得如何?”
这毕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整个曲目全部唱罢,都已经是下午了,林春水特地邀了杨蔓娘姐妹俩一道吃饭,在席间有些忐忑的问道。
“改编的很好,等林老板的戏正式开场了,我一定要带着家里人去捧场的。”
杨蔓娘确实很满意,戏改编的很好,而且诸宫调这种表演形式没什么门槛儿,即使她这个不懂戏的外行,也能看的有滋有味儿,这一天还是过的很开心的。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
从春水班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孙婶早就在灶上烧好了热水,姐妹俩在大木盆里泡了脚之后,一人又吃了一碟子蜜煎樱桃当夜宵。
因着马上到了文绣院旬考的时候,所以杨盼娘窝在床上练习打络子分线。
杨蔓娘则回到书房,扑纸研磨,开始每日雷打不动的存稿。
上回写温宸一行人坐在飞行法器上,往宗门而去。
这一章自然要描写修仙宗门的气象,给大宋人亿点点新的震撼。
却说那蓝色的锦帕法器在蒋师姐的驱使下,在茫茫蓝海上飞了将近两个多时辰后,速度慢慢降了下来。
温宸心中一动,眯眼望去。
前面模模糊糊的,似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点,等飞到近前,才发现这是一座巨大的,比碎叶岛还要大十倍的岛屿。
蒋师姐双手掐诀,催动脚下的锦帕法器,从岛屿上空飞掠而过。
一个转弯,落在岛屿西南的白色雾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