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杨蔓娘在摸鱼。
是的, 你没听错。此刻的她,正带着白绾绾,一道坐在吕小娘家的渔船上, 在清粼粼的金水河中摸鱼。
蓬头赤脚沙中子, 荡桨拏钩学捕鱼。随着春日天气转暖, 又到了汴京一年一度的捕鱼季。
汴京, 这座看似内陆的城市,其实是一个水上泽国,作为大宋的都城和水路交通枢纽, 汴京城里河流众多,金水河、五丈河,汴河、蔡河纵横交错。加上城内如金明池和琼林苑里的众多湖泊, 可以说水路四通八达。所以, 渔业资源自然也相当的丰富。
不光是专门打鱼为生的渔夫,就是普通人家, 天热的时候,也常去河边打窝碰碰运气,给自家的饭桌上添道荤菜。
所以, 杨蔓娘写文闲暇, 恰好吕小娘休沐,便相邀一道来金水河玩儿了。
“你家的这两只猫儿好灵巧啊!居然一点儿都不怕水,还能帮你赶螃蟹?”
宋人爱猫,吕小娘家自然也养了两只猫儿, 都是奶牛猫。一只是黑背白腹的, 名字叫乌云盖雪。另外一只全身黑,只有四只脚是白色的,名字叫乌云踏雪。
和晕船站不稳的白绾绾不同, 两只灵巧的奶牛猫显然很习惯了。一只跳进水里游泳,一只甩着毛茸茸的尾巴,灵巧的走在细细的船沿边儿,威风凛凛的巡逻放哨。
许多被渔网捞进船舱的小螃蟹,为了逃脱上餐桌的命运,一个个沿着渔船边缘叠罗汉,试图组团偷偷逃走,偏偏每每在即将成功的时候,便被巡逻的奶牛猫给轻松的扒拉回去,看的杨蔓娘又是惊讶又是赞叹。
“哈哈!这很正常啦!渔家的猫,都是这样,能下水拉网,也能帮主人家看护船里的渔获,我祖父年轻的时候,出门打鱼渔船上不光要带鸬鹚,也带着猫儿帮忙哩!”
吕小娘得意的哈哈一笑。
从船舱里挑了两只小螃蟹,摸了摸两只奶牛猫的脑袋,各奖励了一只小螃蟹。末了,又拿了一只投喂晕船的白绾绾。
“对了,六月二十六梁乐乐要成亲,请了矾楼好些人哩,她也请你了吧!”
“请了!”
杨蔓娘点点头,她当初在矾楼做工的时候,和楼里其他人都是泛泛之交。唯二的好友便是梁乐乐和吕小娘,后来即使不在矾楼做工了,也没断了联系,私下里也经常相约一道逛瓦子的。
加上她家和梁家原本在南熏门还是邻居,所以梁乐乐成亲,必然要请她吃宴席的。
“她找了个不错的人家哩!我前儿个听肥娘子说,她夫家是开皮毛铺子的,颇有家资,就租住在肥娘子家隔壁的巷子里。家里姐弟三个,良人是家里的幼子,听说在家特别受宠,她那婆婆待人和气,也是坊间出了名的贤良妇人,手还特别巧,做鞋绣花儿都拿手的。”
“这是好事啊,她肯定会过的不错的!”
吕小娘说的这些情况,杨蔓娘也有耳闻,当初梁乐乐和那个三心二意的江公子掰了之后,郁闷了一阵子,便丢开了。一直跟着师傅在矾楼里学艺。后来过了几个月,倒是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如今的这位李公子。杨蔓娘曾远远的见过一次,瞧着模样儿周正,很是和气的样子,和梁乐乐倒是很有夫妻相。
“噫?”
在船头撒网的吕大郎,往对面的岸边上瞥了一眼,神色有些诧异。
杨蔓娘闻声转头,便瞧见河对岸的垂柳下,几个穿着彩衣的小娘子,头上没有簪花,反倒是插着一个个颜色各异的狐耳猫耳发簪,追逐嬉戏荡秋千,不时的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哈哈!蔓娘你瞧,她们是在学朱曼儿哩!”
吕小娘一脸兴奋,望着岸边小娘子们带的狐耳两眼放光。
“额......是啊!”
杨蔓娘有些心虚的附和道。
汴京商业氛围浓郁,商人们都极为擅长追逐商机。
之前杨蔓娘在《温宸绝密修仙手札》中,写了男主温宸喜欢穿白色的冰蚕袍,很快汴京的蚕丝袍子就卖的脱销,满大街都是穿白色蚕丝袍的小郎君。
如今写了女主朱曼儿变成兽耳娘的情节,很多机灵的商家便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很快,一系列的朱曼儿同款便开始问世,不光裁缝铺子里红色纱裙卖到脱销,汴京许多店铺里还开始卖同款的狐耳发簪,还有那脑子更机灵,举一反三的商家,做了猫耳,兔耳的发簪,引得无数看了话本儿的小娘子们纷纷争相前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