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4页)
陈三芳便与康和说:“还是把这些粮食拉去县里头卖了,省得教你爹日日里头都不踏实。
不说他,就是俺心里头都惴惴的,咱家里的院墙矮,贼娃轻易就爬了进来,先前遭贼的事,俺们回回想起来都心惊胆战的。
咱今年里使了不少银子出去,这厢整好卖了粮食回些铜子在咱荷包里头。”
康和确也是这般想的,他们家虽人多,就是有贼来倒也不怕,但事无完全,要教这狡猾的东西钻进来,家里头不单是粮食,还熏做得有好些腊肉香肠。
这要教人弄了去,那可真当是损得厉害。
得了空,他便与范景去县里头的粮行转了转,寻了一处价格还不错的铺子。
余下了几石留着自家里头吃,拿了三十石出来卖。今年庄稼收成好,粮价算不得高,三十石粮食卖了三十三贯钱。
荒地头年开出来,到底是不比那些年年精耕细作的土地,待着过上三两年,会见好些。
这冬腊月里头水田管不着,只教它给空闲着,地里却还能种些冬时瓜菜。
外在康和又买了些油菜种子家去,教范爹给种上,越冬来年开了花,他还能将山里的蜜蜂弄几箱子下来采蜜不说,结了籽还能送去隔壁的油铺榨油。
菜籽的油是自吃还是卖出去都好使,价还不贱咧。
与家里头的地做了安排,眨眼又进了腊月里头,今年倒是比往年稍暖和些,落雪的日子见着比往年要少。
年底上,范家一家子上徐家去吃了百日宴。
元哥儿与徐扬生了个小子,徐家人欢喜得很,操办的热闹。
在范家要了不少鸡鸭兔子过去办席面儿,剩下了好些菜肉。
席过了,徐扬喊康和端些菜肉家去吃,剩得太多坏了该糟蹋。
康和见大福喜欢吃炸鱼块,他便从徐家端了一碟儿回来与他吃闲嘴。
那裹了淀粉炸的鱼块,本是香香脆脆,经锅里头蒸热,酥皮就变得软和了。
大福闻着了香气,乖乖坐在了范景的腿上,眼巴巴瞅着碟子里头的鱼块,搭着两条胖胖的小短腿等范景喂。
范景寻了块儿鱼腹肉,剔了刺,一点一点夹来给小崽子吃。
正在院子里头收拾的康和道: “我见大福欢喜这鱼肉的口味,下晌去买几尾大青鱼回来剁碎了做鱼丸子与他吃,也不肖怕教刺给卡了喉咙。”
大福听着康和说话,立马偏过脑袋望着范景,嚷嚷道:“大青鱼,要大青鱼!”
范景单手搂着小崽子,给人端正了些,喂了一口鱼到他嘴巴里。
他说康和:“又说与他听着了,一下午都得念叨大青鱼。”
康和好笑道:“也不晓这小崽子随了谁了,记性好得很。”
他收拾罢了手头的活儿,洗了个手,正要去逗一逗大福,大房的张金桂走了来。
“大伯娘今儿咋得空过来。”
康和招呼了张氏一声,与她端了张凳儿,喊她进堂屋来烤火。
张金桂捏了捏大福肉乎乎的脸蛋儿,小崽子要吃肉,不肯与张金桂耍,张金桂便一屁股坐到了凳儿上,看着范景喂小家伙鱼肉。
这大胖小子,可越瞧越招人稀罕。
日子倒是过得快,眨眼珍儿寻了个好夫家嫁了,大福也快两岁了,就连徐扬也抱上了大胖小子。
张金桂越想心里头越不是滋味,眼瞅着年关上了,她却没了往年的喜庆,终日里头年货没劲儿去采办,家里头也懒得打理,往那炕上一歪就歪大半日去。
康和见张金桂没精打采的模样,他问:“婶子这是咋的了?”
“三郎啊,俺是真替你大鑫哥愁。”
康和闻言笑了笑,没问自也晓得张金桂是愁什嚒。
张金桂看了一眼康和跟范景,又收回了眸子,见两人不搭腔,默了默,支吾道:“三郎,你们铺子上的贺家哥儿……不晓得可寻见人家啦?”
康和听张金桂这话,眉心一动,倒不等他张口,范景先觑了张金桂一眼:“你问这干什嚒。”
张金桂见范景张口,登时有些焉儿气,连道:“俺就是问问。”
范景却没个好脸色与她,径直便道:“你甭再往他身上打主意,到时弄得谁都不得痛快。”
张金桂闻言面红了红,没好意再多说话,屋里头怪是有些沉闷,正是这时候外头来了个老汉,说是要买兔,康和便起身引着人前去选兔了,张金桂趁着这当头,溜回了家去。
康和瞧人走了,同范景道:“这大伯娘也真是,先想拉着娘说大鑫哥的事儿,可娘因着先前的事已绝计不肯再与她张罗大鑫哥的事了,她怕是也瞧了出来,只好寻着咱来说。”
范景道:“没事找事。”
巧儿打外头回来,恰是听见两人说话,她笑嘻嘻的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