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尘埃落定(第2/3页)

她能够在前两天镇压董行书,自然也能够再镇压唐安世。

唐安世毫不低头,看向珠帘之后的天后,“天后能够镇压我和董行书,难道能够镇压天下读书人吗?如果天下儒生不许,大夏江山社稷,即日起将乱!”

唐安世掷地有声地说道。

这也是这个世界修行者们需要和普通人妥协的地方,统治天下,最终还是以普通人居多,更何况除了上三品近乎已经超脱世俗的修行者,其余即使是中品的修行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也并不大。

“这倒是不劳唐尚书费心。”

周铁衣适时开口道,“唐尚书所言天下儒生不许,其实仰仗的也就是天下是以儒家官员治理为基础罢了,不用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臣有事启奏。”

周铁衣从衣袖之中拿出准备好的《官吏一体策》。

薛明浩小心翼翼走下台阶,从周铁衣手中接过奏折。

“臣之所以赞同改易五帝天命说,核心的原因是儒家之道以五帝天命自居,因此故步自封,从儒圣寂灭至今,儒家一品‘立德’,除了一位酒剑仙之外,皆以五帝五德为基,两千年来,臣未尝看到儒道之进步,只看到了儒道的固守残缺。”

“若天下还是之前那个天下,儒家固然可以维系天下的稳定,但是如今神道祸乱,荒古九神复苏在即,若儒家不能够进步,那么以前的固守残缺就是今后的取死之由!”

“所以若儒家真的以为儒生们不许就治理不好天下,臣倒是愿意一试,真正让天下百家来治理这个天下,臣请官吏一体,使特科成为常态,录取百家之士,若儒家的人不想要当官,有的是人想要当官!”

周铁衣朗声说道。

周铁衣的奏折送呈到大夏圣上面前,他打开奏折,一目十行地读了起来。

他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这篇策论好坏参半。

若放在以前,大夏圣上是绝对不会同意上面的改革,官吏一体,不仅是在撅儒家的根基,同样也是在损害中央集权。

但现在,他想要压制儒家,彻底废除五帝祭祀,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瞻前顾后。

倘若他能够成圣,在四十九州乃至更大的天下都是圣人,大夏的皇权自然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局限在玉京山上,当然不用担心损害中央集权。

倘若他不能够成圣,连天下都不是他的,那就更加不用担心了。

和普通人想的治理天下是优中选优不同,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大夏圣上知道治理天下,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一个坏的和另外一个更坏的结果中选择一个。

在大夏圣上读奏折的时候,百官们也在思考刚刚周铁衣的话,通过这番话,他们大概能够猜测出奏折中写的是什么。

于是除了儒家,兵家之外,朝堂之上其余诸子百家之人神色变得犹豫起来。

今天朝堂上的局势一波三折,从最开始唐安世参周铁衣这件事是预料之中的,其余后面的两个变故都出人意料。

本来当柯黯然说出废除五帝,以日月大道尊为替代的时候,百家还是偏向于儒家和兵家。

虽然他们平时被儒家和兵家压制,但是他们也有不少法门是以五帝作为根基,特别是像兵家所言,五帝祭祀不仅关乎到道统还关乎到前线的战事。

如果前线战事出了问题,那么他们也不用再讨论道统了,以后都要披毛戴羽。

但周铁衣之后提出的官吏一体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不少其余诸子百家的堂官们抬头,看向正在读奏折的大夏圣上的脸,想要读出上面的内容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他们能够当上堂官,很多人即使不是修行儒道,也读了儒家经典,通过了科举考试。

正是因此,他们才更知道科举对于诸子百家的不公。

如果能够改革科举,真正录取百家之士,那么现在就是真正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百官们的态度才是从偏向儒家和兵家转变成为犹豫不决。

如果这次移除五帝祭祀不会影响到前线的战事,他们更是倾向于支持周铁衣提出的官吏一体策。

大夏圣上看完了策论,闭目冥想了几息,然后看向柯黯然,“五帝起源于神道,此事可否属实?”

柯黯然拱手道,“此论断早已有之,甚至有猜测,五帝乃是当初荒古九神中五人准备的神胎,只不过儒释道三家从未宣之于口。”

五帝起源于神道,本来就是事实,只不过以前为了共同的利益,才从来都没有说出来。

大夏圣上沉吟着颔首道,“如今神道为祸天下,荒古九神复苏在即,五帝若是起源于神道,还是荒古九神的神胎,这件事确实不可不防,至少在查明之前,朕欲暂时终止五帝祭祀,避免神道借取大夏国运,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