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公主靠在父皇的怀里睡得香香的, 等父皇要将她放到榻上的时候就醒了,揉揉眼睛, 不肯再睡。

路上兴武帝已经听解玉讲过女儿起早的来龙去脉,默默记了老二一笔,既然女儿昨晚睡得足,兴武帝也不强求,吩咐何元敬传膳。

解玉又服侍小公主洗了一次脸,用的是兴武帝这边的面脂。

庆阳闻了闻:“怎么一点都不香?”

坐在旁边瞧着的兴武帝笑道:“父皇不喜欢用香的,招来蜜蜂叮父皇怎么办?”

庆阳:“……蜜蜂只喜欢花蜜,才不会叮我们。”

女儿略带嫌弃的小眼神逗得兴武帝笑容更大,抱起小家伙坐到膳桌旁,父女俩挨着。

庆阳吃了几口, 想起朝会上听来的事:“父皇,平凉侯是袁崇礼的父亲吗?”

兴武帝笑意微敛,嗯了声, 顺便扫了何元敬一眼。

何元敬立即带着解玉、几个小太监退了下去。

庆阳只管瞅着父皇:“父皇生他的气了吗?”

兴武帝好奇了:“何以见得?”

庆阳:“父皇都不怎么笑了。”

兴武帝沉默片刻, 哼了一声:“父皇派他去凉州, 是让他内镇贪官匪盗外守西北边疆,他倒好,才三年多没在父皇身边,竟然带头贪起田地来。凉州的田地就那么多, 官员贪了, 贫苦百姓能分到的就少了,百姓们日子过得不好,除了骂贪官,也会骂父皇是个坏皇帝。”

庆阳嘟嘴:“父皇是好皇帝。”

兴武帝:“你们都是朕的孩子,你们说的不算, 要天下大多数官民都夸父皇好,父皇才是好皇帝。”

庆阳:“聂大人说了那么多贪官,父皇为什么不查平凉侯,别的都查?”

兴武帝:“麟儿都认得聂大人啦?”

庆阳:“嗯,站在前面的那些官员我都认得。”

父皇是天底下最大的皇帝,每个官署也有里面一堆小官们都得听其吩咐的大官,也是最敢管她的人,庆阳第一次去御史台的时候聂鏊还朝她行礼来着,第二次去聂鏊就训了她一顿,说看在她年纪小的份上暂且不管她,如果她十岁后还敢四处乱跑,聂鏊就要参她一本,如此,庆阳不认识他才怪。

兴武帝不知道女儿跟大臣们之间的小故事,回答女儿的问题:“因为别的官都是小蚂蚁,父皇派几个人过去就能碾死小蚂蚁,平凉侯是老虎,手下还掌管十万边军,相当于十万只小老虎,父皇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他可能会把整个凉州都圈成他的地盘,从此再也不听父皇的话。”

庆阳懂,放下筷子,生气道:“那父皇也带兵去讨伐他,像轩辕黄帝讨伐蚩尤一样,讨伐到所有诸侯都听父皇的话。”

兴武帝:“……这些是解玉给你讲的?”

解玉倒是报备过女儿想听秦国于是解玉干脆寻来《史记》每晚给女儿讲一点的事,可兴武帝哪里能料到才三岁的女儿居然真听进心里去了,还懂得用《史记》里的事迹来指点他?

庆阳点头。

兴武帝压下惊讶,解释道:“他毕竟是帮助父皇夺得天下的功臣,朕对他也是有感情的,要给他改过的机会。”

庆阳:“那个刘大人也帮过父皇,父皇就罚他了。”

这么一通对话下来,兴武帝对女儿的好记性已经见怪不怪了,苦笑道:“刘文质触犯律法证据确凿,更主要的是他手里没兵,父皇抓他很容易,平凉侯贪污田地的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人又远在天边,父皇与其发兵讨伐他,不如吓唬他一顿,他肯听话乖乖交出田地,父皇岂不是省了很多事?”

兴武帝对这一帮子开国功臣都很了解,平凉侯袁兆熊颇通战术有戍边之才,只是喜欢贪些小便宜,需要时不时甩他几鞭子警醒警醒,这两年肯定是离京城太远,再被身边的小人蛊惑一番,袁兆熊才一下子撑大了胆。

庆阳:“他真的在天边吗?天边离我们多远?”

兴武帝笑:“先吃,吃完父皇带你去看。”

小公主立即专心吃起早饭来。

饭后,兴武帝抱小公主去了御书房,站在北面小公主不曾注意过的一幅悬挂于屏风之上的舆图前,伸出手沿着国境边缘画了一个大圈,讲解道:“看,这就是父皇南征北讨打下来的江山,也是咱们大齐朝的江山,这里面生活的百姓都得听父皇的诏令,父皇也要对他们的安危饱暖负责。”

小公主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瞅了一圈,疑惑地问:“怎么这么小?还没有父皇的书房大。”

兴武帝大笑。

笑够了,兴武帝耐心地给女儿解释舆图上的距离与现实中的距离差别:“看,这里是皇宫,这里是黄河,从皇宫到黄河约有五十里地,骑马跑过去要半个多时辰。这里是凉州府城武威,距京城大概有两千五百里,骑马日夜不停地跑也要跑上两天,只白天跑要跑四天,中间还要不停地换马。现在麟儿知道这四周离咱们究竟有多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