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2/3页)
真正让庆阳稍微分下心的家事,反倒只有为父皇守陵的雍王叔。
不是庆阳故意把王叔往坏了想,而是这位王叔一直都很不服气由她这个侄女接管“老秦家的江山”,父皇驾崩前三番五次地找王叔谈心,怕的就是王叔在父皇离开后走错路,致使老秦家骨肉相残,而手心手背哪个伤了父皇都会难过。
庆阳不怕王叔,王叔也不是她的手心或手背肉,因为她与王叔没有那么深的情分,就算有,早在王叔口口声声称她将来的孩子为“张家种”时,那点叔侄情也被消磨干净了。
因为分歧而警惕,因为警惕而提前防范,有了防范,自然无需惧怕。
腊月中旬,在外戍守皇陵的雍王继续日复一日地巡着他的山,世子秦梁却告假了,因为雍王妃邓氏病重,他做儿子的要留在母妃身边侍疾。
庆阳收到折子,立即安排两位御医去为王婶诊治,身为侄女,甭管她心里在不在乎邓氏,也甭管王叔有没有在皇陵为先帝守陵,庆阳都不能在这种小节上欠缺,白白让官民诟病自己私德有亏。
两位御医匆匆离了宫,回来复命时,御医们神色沉重,道雍王妃是由风寒引发的肺热,咳嗽不止,需要小心调理方可痊愈。
言外之意,御医们不敢保证一定能治好雍王妃的肺热之症。
庆阳对医书有所涉猎,知道风寒这病可轻可重,像雍王妃的肺热就属于重症了。
无论皇亲国戚还是普通百姓之家,亲婶子染病做子侄的都得去探望探望,庆阳身份尊贵不必出宫,但她在早朝上将邓氏的病告知了三位皇兄与大驸马傅魁,让他们赶紧都去瞧瞧,傅魁那里主要是让他提醒大姐一声。
下了早朝的秦弘、秦炳、秦仁便约好现在就回府备礼,半个时辰后在雍王府外碰头,秦弘还特意交待傅魁一定要叫上大姐。
跟在三王后面的邓泰听了,小声跟大哥邓坤商量:“咱们也一起去?”邓氏可是他们的亲姑姑!
邓坤在朝堂上就琢磨过此事了,道:“下值后请了母亲一道去吧。”
邓坤没有压着嗓子,秦弘三兄弟都听见了,也猜到邓坤说的是探望王婶之事。
都是亲戚也分远近,在邓氏那里,夫家这边的侄子侄女肯定没有娘家的侄子亲,那么两帮晚辈分开探望才是最合适的,譬如只有邓坤兄弟去,邓氏、秦梁才方便开口留邓坤兄弟在王府吃顿晚饭,换成秦弘四姐弟,就算邓氏母子想留,四姐弟……至少秦弘与大姐是不愿意留的。
但秦弘还是高估了自家大姐,永康何止是不想在王叔家里留饭,她连探望邓氏的面子活都不肯做,直接打发傅魁代她探望了,借口就是她也病了,得卧床休养。
傅魁劝不了大公主,秦弘看看已经赶过来的二弟、三弟夫妻,摇摇头,与妻子吕温容带头往里走了。
秦梁恭恭敬敬地招待了三对儿王爷王妃以及形单影只的大驸马。
邓氏确实病得厉害,瘦骨嶙峋地躺在床上,秦弘几人还没进屋就听到了她剧烈的咳嗽,以防六位贵人染了病气,秦梁体贴地准备了六方面巾,秦弘心里为难嘴上客气地道不用,秦梁难得摆出冷脸,扬言他们不戴面巾他就直接送客。
于是,秦弘六人面上无奈心里高兴地戴好了面巾。
到了病床前,邓氏瞧见三个侄子跟三个侄媳妇,也不知是感动了还是咳得实在难受,不停地掉起眼泪来。
简单客套几句,秦梁夫妻就把三对儿夫妻送了出去,在厅堂聊聊邓氏的病情,碍于离午饭的时候还早,夫妻俩没留饭,秦弘六人也走得十分痛快。归根结底,他们敬重有血缘关系也为大齐立过功劳的王叔,对一年只见几面的王婶邓氏实在没什么亲情,且个个身份尊贵,犯不着过于违背心意委屈自己。
待到傍晚,邓坤、邓泰两对儿夫妻陪着他们的母亲定国公府太夫人也来探病了。
因为皇室子弟都在为先帝守孝,此乃先帝驾崩后邓家与雍王府的第一次走动。
太夫人是邓氏的嫂子,两人也没有骨血亲情,可此时的邓氏反倒与嫂子亲了起来,非要拉着嫂子的手诉苦,秦梁的妻子再拉上两位表嫂坐在旁边陪着长辈们。
秦梁趁机将邓坤、邓泰请到了书房。
少了外人,邓坤先沉了脸,质问秦梁道:“往年姑母都是身强体健,今年怎么突然病成了这样?”
秦梁不拉他们过来,他不会怀疑姑母的病有蹊跷,秦梁这一拉,姑母的病就过于巧合了。
秦梁苦笑:“往年有先帝给父王撑腰,母妃心宽体胖,今年先帝走了,父王成了新帝的眼中钉,母妃整日战战兢兢,故而忧思成疾。”
邓泰咬牙:“有什么好怕的,咱们不犯错,新帝就没道理针对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