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页)
而陛下如今看似孤立无援,却已不止有他们这些元从的支持了。
此前就弃官而走冀州的袁绍看似接下了董卓授予的渤海太守官职,实则绝非董卓的忠臣!他虽没拆开那封由袁绍送给张燕的信,但送信而来的人却已提到了,要多谢此前张燕赠予扈从的恩情。
什么叫多谢?这话不能乱说的。若是袁绍已与董卓修好,为何要与张燕联系呢?人人都知道,张燕专爱和董卓作对。
再有那曹操。
他的态度表露得比袁绍还明显。
他从洛阳出逃的时候,连妻儿都顾不上,自己仓皇逃向陈留,现在总算是有了消息。他在陈留,散放家财以招募士卒,已聚集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若等家中兄弟抵达,还能有一路精兵支援。而这一支队伍,显然不会是曹操准备反悔,然后用来给董卓看大门的。
他们便是陛下极有可能发展出的援军同盟。如此说来,攻向洛阳,已是指日可待了!
都说人逢喜气精神爽,在司马懿这里可能也是同样。
他先前还觉得,他们废了不少的工夫,却只从流民中招来了如此稀少的人才,甚至都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人才,真是让人看了就觉眼前一黑。
现在就不同了。
眼前的这些,可都是助力于陛下成事的股肱之臣呐!
没等荀攸开口,将先前想问的话说出来,司马懿已背着手,一派老道沉稳的样子走到了他的面前,看到他蜡黄到近乎病态的脸色时,露出了不满意的表情。
“陛下说,临近冬日,河内河东都要专门分拨出来一笔钱款,聘请郎中为流民看诊,以防风寒夺命,疫病蔓延。你!”
他仰头,又认真地向荀攸叮嘱:“像你这个样子,若是让陛下见了如何是好?待会儿就找个郎中给他瞧瞧,务必确保他身体无恙。”
但凡荀攸他真的是面黄肌瘦,他都要因为司马懿的这番话感激涕零了,偏偏他不是啊!
在这一刻,他本就混乱的思绪更是直接凝固在了当场,从未想过,他自觉应当能在此地随机应变,却每一步都像是走错了,直接将自己套牢在了一个无比窘迫的处境里!
眼前的少年见他神情古怪,又追加了一句:“你放心,我们这里最是重视人才,你也瞧见了,此地就只有这么点人手,倒下一个,都是在加重其他人的负担,这看诊的费用都由我们来出!”
“慷慨”的司马懿看着“面露感动”的荀攸,自觉以这样的方法,不愁陛下招募贤才的口碑向外发酵。
却不知眼前的荀攸已在暗忖,若是他现在假借如厕的名义,有没有办法从此地遁逃离开呢?
若是河东卫氏早知“陛下”在此,他根本就不该走这一遭!
但此刻,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拱手缓缓答道:“多谢郎君关照。”
真是多谢他的照顾了,照顾到可能会随时扒下他的伪装。
……
可荀攸不知道的是,此刻的河东卫氏家宅之中,也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平静。
那送信的信使本有一头瘸腿的驴作为赶路的工具,但他想起早年间河东地界上有白波贼出没的消息,又没了荀攸在旁照应,心中胆怯,干脆将那头驴子早早放跑了,打算走着去送信。
哪知道,这沿途之间何止是风平浪静,还有一名带兵的将军温和地问他是不是没了去处,可以替他寻个谋生的地方。听闻他要上北方投奔亲戚后,又给他留了一份口粮。
信使心中大恨,觉得自己实在不该听风就是雨,竟平白给自己找了不少罪受。
比起沿路可能遭贼的威胁,反而是这河东卫氏的大门更能轻易地将他拦住。
“你说你是来送信的?去去去……”门房打量了两眼他的衣着,就要将他向外推出去,“郎君说了,近来若有什么来历不明的人物送信邀约,一概不收,你还是走吧走吧。”
“喂……”信使连连被往后推了数步,扬声怒道,“我都还没说我是替谁来送信的,你怎敢——”
“看你衣着……郎君说了,就算是黑山军的人,也让刘太守派人来说,反正该给的东西他都已经给了。”
再来一次被迫交易,他卫觊实在遭不住。近来损失太多,只想闭门谢客!
留他一条活路吧,别来找他了。最起码也让他在割肉放血之后养上一阵子,成吗?
信使一把扒住了门房,扯着嗓子为自己辩解:“可我不是黑山军啊!我是代蔡公来给蔡夫人送信的!”
门房愣住了,也松开了手:“……那你打扮成这样做什么?”
信使脸色苦闷,辩解道:“难民众多,人手又不足,只能衣着朴素些以防沿途遭难,让蔡夫人看了信,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