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二更)(第2/4页)

但怎么说呢,看起来是有一批人要从前线的乱箭中全身而退,实际上的情况,又远不只是如此。

交战之中一向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当这批士卒跟随董卓的喊杀口号,直扑函谷关来的时候,大军之中的雄心壮志,可谓是溢于言表。可当来势汹汹的先头部队迎来了一场更为狠辣果决的打击时,军中的士气,便不是依靠着董卓的三两句话能挽回的。

刘秉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此刻董卓军中的士卒,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原本就异常坚固的函谷关,像是因填补上来的守军,加高了数寸,也愈发变成了拦截在董卓大军面前的天堑。

而很不巧,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他们想退不假,但有些人可不希望他们这么做。

……

除了要躲射程更远的强弩,几乎已退出弓箭范围的那一刻,徐荣无声地松了一口气。

但似乎这口气还未放下,他就已听到,在他来时的后方,忽然发出了一声震颤与喊杀的巨响。

那不是从何处传来的回音,也不是己方的兵马正在为他助阵,而是……

是敌袭!

像是在呼应着他的猜测,那边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敌袭——”

“敌军……啊!”

那一个军字刚刚出口,发出喊话的人,就已被一支突然来袭的利箭夺去了性命。

下一刻,那支横空杀出的轻骑,已向着董卓的后军,举起了屠刀。

落在最后压阵的,可不是董卓军中的弱旅。

崤山能藏人,河谷易遭伏,是任何一个有行军打仗经验的人,都可以做出的判断!

所以董卓甚至是将一批体格健壮的兵马放在了压阵的位置,就是为了防止遇到这样的情况。

可偏偏前方函谷关上的惊变,在方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当战场交锋的响动回荡在河谷当中的时候,几乎让人分辨不清声音发出的方向。

也正是这一份掩护,让早已提前守在关外的曹操,抓住了进军的机会。

昔日洛阳的名士再如何因他家中有宦官长辈,对他的身份多有诟病,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那就是他父亲曹嵩能有钱买三公的官职,现在也能为他武装出一支骑兵。更不能改变,他曹家以及夏侯家多出将才。

更别说,董卓在前,谁能不杀红了眼!

两名健壮的西凉军被策马当先的曹洪以及夏侯惇先后斩落,结果就是这两人停顿下来交手的空当,又有一人带兵,已杀奔到了他两人的前面。

后面拍马也没赶上的夏侯渊真想骂一句,曹仁这小子是不是因为先前听令突袭人家的溷厕,生怕将来记战功的时候只记这一笔,现在必须要刷出一份新的战功,于是如此的积极。

他也果然瞧见,曹仁一声怒喝,带着亲卫连杀十数人,还速度极快地向着后军的另一侧杀去。

董卓兵马何止是应对不及,在这异常凶残的袭杀面前,顿时乱作了一团。

徐荣刚刚折返到董卓的面前,甚至还来不及收整前方溃败而回的兵马,听到的就是这样一句惊慌传过大军、来到他面前的噩耗!

“敌军是什么人?”徐荣连忙问道。

“是……”

“管他们是什么人!”董卓厉声打断了士卒的话。

若不是他一向以来的威严让人不敢逼视,必定会有人留意到,他握紧缰绳的手,在对上前方一片血色的刹那,又颤抖了一下,像是这半年间的逃避与放纵,终究是让这位西凉统帅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但先让附近士卒听到的,还是在这第一轮受挫过后,他那斩钉截铁的话:“不管他们是谁,现在都已脱离城关庇护了,难道你们越不过城头的箭雨,还越不过这后方的兵马吗?”

“先清后路,再图破关——”

那是早就考虑到过的偷袭,为何要如此惊慌?不过是因为前方的退败,让这发现敌情慢了一步罢了,又算什么?

可当董卓回头之时,听见的却是巢车望楼之上,一名负责为他报信的士卒发出的一声惊呼:“太尉,他们顶不住!”

这个“他们”,不是敌军,而是他们自己的兵马。

“怎么会顶不住!”董卓强忍着怒火,几步登上了巢车高处,向着后方看去。

他随即就见,都还没等到他那还击的信号发出,西凉的精锐骑兵已经动了起来,向着曹家和夏侯家几位将领统御的先锋精锐袭来,必要阻拦住他们杀伐肆意的狂妄势头。

但在骑兵交手之前,凭借着那先声夺人的前军而有了出兵机会的,是另外的一路兵马,像是一片漆黑的潮水,填塞在了中央,也当先一步,向着这批骑兵拔刀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