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引蛇出洞(第2/3页)
鬼怪之说最是扰乱人心,听得现场众人毛骨悚然,连宋师爷都低声劝道:“好像是有这个说法。”
孙知县刚要骂人,却听陈琰道:“县尊,所谓怪力乱神,当敬而远之,还是宁可信其有吧。”
“你……”孙知县已经被陈琰整蒙了,这人到底哪头儿的?
陈琰又对他使了个眼色。
于是孙知县一拍惊堂木:“今日公审到此结束,待开棺验尸之后,择期再审。退堂!”
故事听一半,百姓们都意犹未尽,只好一齐跪地,送县尊大人离开大堂。
……
县衙三堂,孙知县对着陈琰好一顿埋怨。
“彦章啊彦章,你好糊涂啊!”孙知县苦着脸道:“我已作困兽进退两难,还指望你入仕之后能拉我一把,如今你上赶着把自己扯进来,你可真是……”
“我不这样做,县尊如何向府里省里交代?”陈琰道:“我把事情闹大,您才能‘骑虎难下,形势所逼’。”
“可你这样大张旗鼓的一嚷嚷,不怕打草惊蛇吗?”孙知县道。
陈琰浅笑不语。
孙知县随即想到:“你是为了引蛇出洞?”
“县尊今夜加派人手守在孟氏的坟茔附近,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哦——”孙知县理解了,又问:“那知府大人问下来,我该如何交代?”
“发疯。”陈琰道。
“……发啥?”孙知县以为自己听错了。
“发疯。”陈琰道:“被苦主逼的,被上司逼的,被全县的士绅儒生大户们逼的,只要你够疯,他们就拿你没办法。”
孙知县脑子有点乱。
陈琰不妨再解释的清楚一点:“县尊,家师给我的书信中提到过,巡按御史顾宪即将出任平江按察使,不日抵达平江,此人铁面无私,是陛下派来整顿江南官场的。你如今已是进退两难,杀出第三条路来,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孙知县脑子更乱了:“不是……你直接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陈琰道:“从今日起,做一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大清官。”
孙知县兀自消化了一阵,正正衣襟道:“我平时也没那么差吧……我觉得。”
陈琰道:“那是自然,不过要再正一点,能镇邪。”
幸好陈琰没见过他长满绿毛的公服,不然只怕是崩不住的。
……
回到陈家巷,陈三爷竟然在堂屋里等他,想同他单独谈谈,陈琰只得将他请至书房中,叫阿祥倒茶。
向来强势的陈三爷今日显得很局促,两手对搓几下,脸色也有些发白,像是突糟了什么变故。
“族兄遇到难事了?”陈琰明知故问。
“是……是老二家的事,你知道他,心宽体胖不懂治家,放任家里做下一些恶行。为兄今后一定严加管束,绝不会再出现这等事。”陈三爷道。
“这些话,你同孟氏去说,她还能听得见吗?那怀孕的妇人,刚直的小吏,他们的冤魂能安息吗?”陈琰道:“族兄,你身为一家之长,姑息养奸,纵容包庇,是想埋下更大的祸患吗?”
陈三爷沉默良久,窗外的天气骤然阴沉下来,一场大雨将至。
“阿琰,你听我说,咱们南北陈家终究是一个祖宗,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一家好两家欢,一家落难两家担,往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些摩擦在所难免,可到底是自家人,面对外人的时候……”
“族兄。”陈琰不是沉不住气的人,可这番话他是真的听不下去了:“我小叔落难之际,可没见你们当他是自家人。”
陈三爷有些恼羞成怒:“他当年不帮着外人,怎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平业杀了人也坐了牢,你们叔侄为何总揪着不放呢?”
陈琰眸光一凛:“族兄弄错了,揪着不放的不是我们,是天。”
话音刚落,雷声炸破天际,窗外的天色骤然阴沉下来,银杏叶打着卷儿飘进屋里,陈琰从容起身,去关门窗。
陈三爷不免心惊,声音都在发颤:“阿琰,就当为兄求你这一回,不要再插手了,同气连枝的族兄弟,伤了谁也不好。”
“哦?”陈琰道:“看起来,族兄已经知道真相了,可愿将案情始末原原本本告知于我,我也好帮着想想办法,毕竟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陈三爷怎可能将真相告诉他,只是摇头道:“他们错的太离谱,回不了头了,这个案子牵涉到许多大人物,阿琰,冷静一点,你还有平安,多为他考虑考虑。”
雷声过后,大雨即至。
平安打着小油纸伞,穿着木屐,蹚着雨水,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前院,敲响书房的门:“爹爹,参茶煮好了,娘亲叫你回去喝。”
陈琰道:“正是为了我儿,我不能教他做一个任人宰割的顺民,畏首畏尾的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