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好像来京城了,又好像没……(第2/3页)

杨贯授意陈琰的上司孟学士,派他进入文汇堂,整理、誊抄各类档案,辅助官员处理往来文移。

这是相当劳神且费力不出活的苦差事,且从前文汇堂的四个书吏不知怎的只剩了一个,陈琰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只得每日早到半个时辰,晚走一个时辰,无论多么繁琐的工作,总会有条有理,按时合规的完成。

于是,他在文汇堂一呆又是一个月,连同乡同科都开始替他抱不平了。

怎奈杨贯位高权重,所有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陈琰也看出来了,不论自己多么兢兢业业,都难入这位掌院学士的法眼,只要杨贯在朝一日,就没有他翻身出头的机会。

……

平安好些天没碰书本,陈琰忙的头脚倒悬,没有要管他的意思,娘亲忙着交际应酬,也顾不上他。

他彻底放羊,每天和阿吉一起在新院子里“寻宝”。

林月白回来一看,空荡的花圃挖了无数大坑小坑,对曹妈妈道:“正好权当松土了,待大爷休沐,买几丛山茶花栽下去。”

曹妈妈应着,见大奶奶疲态尽显,忙叫坐下歇歇。

新科状元,翰林清贵,炙手可热,难免有不少官眷攀交走动,俗话说“三世为官,始知穿衣吃饭”,这可才是第一代。

林月白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丈夫又像消失了似的,只得每日如履薄冰,谨慎应对,比陈琰好过不到哪里去。

平安拿着小花铲跑来,跟着娘亲来到葡萄架下。

九环捻几朵腌渍樱花,泡上两盏樱桃甜茶。

平安玩的一身热汗,坐在秋千上吨吨喝茶。

“娘,我觉得咱们好像来京城了,又好像没来。”

林月白笑道:“又说什么怪话?”

平安道:“咱们是来跟爹爹团聚的,可是来了这么多天,也没见过他几面啊。”

林月白帮他想了个办法:“你每天寅时起来读书,就能见到了。”

平安赶紧推拒:“不用了,我会把他放在心上的。”

林月白笑骂:“小没良心。”

正说着话,陈琰从外面进来,一身苎丝云纹的青色圆领常服,胸前补鹭鸶,皂靴绫袜,银带束腰。

平安直勾勾的盯着他看,忽然理解了小叔公说的官相。

陈琰问他:“看什么,不认识爹爹了?”

确实不太认识了,平安的印象里,老爹还是一身白色直裰的书生呢,官服威严,压下了他身上的书生气,显得更成熟稳重了。

“爹爹好像长大了不少。”平安客观评价道。

陈琰更加客观:“平安好像圆了很多。”

平安:!!!

你才圆了,你全家都圆了!

陈琰换下一身官服,林月白问他:“今天回来的早啊。”

陈琰道:“明日休沐,带平安出去走走?”

“才说呢,这院子轩敞方正,就是光秃秃的,听说城隍庙有个很大的花市,买些回来栽种。”林月白道。

平安欢呼一声,来京城这么多天了,爹娘都在忙,还没人带他去街上逛逛呢。

谁知次日,陈琰一睡不醒。

平安早早就爬起来了,抠鼻子抠眼睛,企图把老爹弄醒,被他烦躁驱赶,一把蒙上了被子。

“让爹爹多睡一会儿吧。”林月白将平安拎下床来。

陈琰又眯了眯,想到儿子确实在家里憋了很多天,彻底睡不着了。

平安头顶被娘亲扎了三个鬏鬏,三人便上了街,经过热闹繁华的灯市口,看了一会儿杂耍、抖空竹,便乘车来到城隍庙的花市。

京城地处北地,苦寒多风沙,鲜花便成为了生活必需品,无论贫富,家中总要栽种几株花草,增添一点生机与活力。

花市很热闹,花苗、盆栽、假山石应有尽有,因不熟悉北地气候,便买了些价格适中、易于成活的花苗,又为老师挑选了一盆精致的“岁寒三友”。

将花盆花苗都搬上马车,便出发去了沈宅——师母叫他们去家里吃饭。

妻儿进京这么多天了,也该给老师和师母请个安的。

……

听说来见老爹的“嫡长师”,平安满心好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听上去就是铁面无私的大人物。

林月白提醒他:“已经是大孩子了,出门在外要有礼貌,不许胡乱说话,只听说嫡妻嫡子,还没听说过嫡长师呢。”

平安点头答应着,马车便停稳了。

四品御史的府邸,除了门楣依正四品规制建造,内里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青石板铺就的前院里有一颗巨大的皂荚树,舒展的枝叶遮蔽了小半个院子。

老仆带他们来到垂花门,便有府婢引着他们去见师娘王氏。

王氏温柔和悦,一手牵着平安,一手拉着林月白进屋说话,还给二人都准备了红包,让初到京城的林月白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