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好一个‘小儿无赖’……
陈琰用了平安的要求,临行前特意带他去了一趟翰林院,将今年乡试主考周云举当年的会试原卷调出来。
陈旧的纸页铺在桌上,不说别的,那笔工整隽秀馆阁体就显得不凡。
平安铺纸研墨,提笔抄写,他还不会写小楷,鸡蛋大的字写满一页,都抄不完两行。
“小公子,我来帮您抄吧。”
那书吏看得额头冒汗,照这个速度写下去,他今晚不用下工了。
平安知道自己字写得不好,闻言有点急躁。
陈琰对书吏道:“你去忙,让他自己抄,抄不完明日再来,总有抄完的时候。”
说罢,还帮平安添一盏灯,倒一杯水,让他慢慢抄。
平安还远不到学习八股时文的年纪,不过潜意识里并不认可,因为后世评价起八股文总是诟病多于称赞,认为这种高度格式化的文体限制了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这是他头一次深入感受一甲进士的文章,他惊讶的发现,尽管在死板到变态的框架内,依然可以言之有物,字字珠玑,原来老爹说的没错,八股只是是“形”,学识才是“本”,学识到了一定程度,在死板的条框内也可以做出锦绣文章。
专心于感受文章,平安心里的浮躁之气渐渐压了下去。
这正是陈琰让他自己动手誊抄的意义。
到了下工时间,吏员将存放试卷的库房钥匙交给接班之人,便说让他们随意抄到什么时候,他已找好了锁门的人。
陈琰点头道谢,静静地坐在平安身边看书,灯暗了就添油,墨干了就研墨,水凉了就掺水。
字迹难看又如何,迟早会好看的,“坐得住”才是读书人最大的资本。
洋洋洒洒三千言的文章,平安抄完最后一个字,累的直揉眼睛,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陈琰本想让他歇一会儿,片刻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索性将他手抄的文章整理成一沓,和孩子一起抱上了马车。
夜已深了,长安街两边的商铺次第打烊,陈琰趁着小吃店还没关门,打包了两份艾窝窝,带回去给月白和孩子当宵夜。
马车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忽然听到一阵嘈杂吵嚷声,随即一个急刹车,平安险些栽到椅子底下去,被陈琰一把抱住。
他茫然地看着四下一片漆黑的车厢。
陈琰掀开车帘,阿祥低声对他说:“大爷受惊了,看服色,应该是东厂和大理寺的官差闹了点矛盾,惊着马了。”
陈琰下车来看,哪里是发生矛盾,分明是一名东厂领班在骂大理寺的公人,旁边还停着一辆囚车,天光暗淡,看不清里面是否有人。
阿祥催促道:“大爷,快上车吧,别招惹东厂。”
陈琰回到马车,命车夫绕一条道走。
“什么事呀?”平安迷迷糊糊的,就听见车窗外有人颐指气使地喊着“东厂提人不需要驾帖”云云。
“别怕,爹在呢。”陈琰宽慰一句,搂他在肩头靠着:“睡吧。”
平安到底没吃上艾窝窝,回到家洗漱完了倒头就睡。
次日起了个大早,特意请假去京郊码头送老爹。
来去不过三五个月,陈琰本来也用不着他送,不过今天是七月七,护国寺有庙会,林月白可怜他假期被两位师祖瓜分干净,特意帮他请一天假,带他痛痛快快地玩了半天。
“娘亲真是天下第一好!”
平安两手都是炸串小吃,身后尾随的九环和陌露手里拿了好几样玩具,他们步行走到街口,才登上马车。
从人头攒动的护国寺大街出来,林月白看着玩了一头汗的儿子,仔细叮嘱:“听说怀义县有户人家,孩子出门玩耍没回来,几个驿足在驿道边发现了尸体,顺路送到顺天府衙,顺天府衙称越级上诉不肯受理,抄送刑部,刑部又抄送大理寺,结果惊动了东厂。”
平安听得心惊肉跳,这也太吓人了。
不过仔细想来也有很多疑问,虽说民间凶杀案也是大案,但也不至于惊动厂卫吧?
林月白又道:“所以啊,你过几日去师祖家住,不可以一个人往外跑,听到没有?”
平安乖巧点头,他可是惜命的很,打算这段时间都不打算独自出门了。
平安以为这件事会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然而并没有,几乎鲜少有人知道,即便是知道也缄口不言,毕竟东厂插手了,谁敢触这个眉头?
到了学堂休沐,平安如约来到郭府,门房的下人领着他去书房见二师祖,就见到郭琦鬼鬼祟祟的猫着腰从书房的窗户下溜过。
看到他,摆了个噤声的手势,沿墙溜走。
平安走进书房,二师祖不知干什么去了。
他环视这间书房,除了一张大桌子,窗边明亮处还有两张小桌案,一张空荡荡的,整齐的摆了一副笔墨纸砚,另一张桌面书本纸张凌乱,案头摆着一本《王右丞集》,想必是郭琦的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