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此人就是陛下口中的“平……

陈平继被打得三天沾不了凳子,也不敢再提去少林寺出家的事了,陈琰给他两个选择,一是回老家去,备考当地武学,只要他爹娘同意,林家可以介绍师傅教他武艺;二是留在京城,跟平安一起读书,将来直接报考武举。

只是各地武学一旦恢复,武举选拔的内容会愈发趋近于官学课程,陈家不是武将世家,林月白了解也有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自学,毕竟不成系统。

权衡之下,陈平继宣布上山学艺计划正式流产,在几个男仆小厮的陪伴下,踏上了返乡的路。

平安去码头送他时,拎着个蛐蛐笼子,里头是一只黑褐色的油亮蛐蛐儿。

“之前答应过要送你一只蛐蛐儿的,这个叫油葫芦,是国子监祭酒送我的,还没培养出感情,送你了。”平安道。

陈平继也从行囊里翻出一个匣子:“不能拿我弟弟跟你换了,这是方百户送我的,送给你吧。”

平安接过来,沉甸甸的坠手,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把短铳,平安瞥一眼不远处的拉手散步的爹娘,迅速将匣子合上,藏进马车的车座之下。

这么好玩的东西,他可不想还没捂热就被爹娘没收。

……

国子监。

夹道的古槐亭亭如盖,将炽热的阳光筛成满地斑驳的树影,夏蝉隐匿在枝叶间,嘶鸣声此起彼伏。

永远不爱穿官服的钱祭酒,背着手在六堂之间乱逛,最后在率性堂的后门驻足。

陈琰有事外出了,平安被老爹随手安置在后排听讲,正在百无聊赖的画画,余光瞥见校长在后门偷看,迅速将画纸盖住,完全是条件反射。

愣了愣,才想起自己身在何处,自嘲般笑了笑,又重新铺好画纸,还朝钱祭酒龇牙一笑。

钱祭酒也颇觉好笑,不过他刚刚没在看陈平安,而是在看刘平安。

刘平安也在率性堂中,他祖籍齐州,不但是捐监生,还是钱祭酒的表外甥。

国子监是积分制,这孩子入学已经第十一个年头了,不但乡试屡屡落榜,还因积分不够迟迟不能肄业,家里焦急万分,希望他能早点参加吏部铨选,然后找人疏通关系,外放个知县,也算有个前途了。

钱祭酒都替他着急,有段时间屡屡找他谈话,可老钱是个如假包换的聪明人,懒散了二十年,最终考上了探花,压根不明白八股时文有什么难学的,不就是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再加八个排比对偶,随便填一填嘛。

可他说得越多,这家伙好像越呆滞,索性不再多说,让他好自为之了。

但作为长辈不提携一下晚辈,总是说不过去的,于是他想尽办法给刘平安送分。

譬如这次皇帝大讲,随侍在陛下身边的监生可以加半分,加半分就能升入率性堂,离肄业就更近一步了,他便安排刘平安站在皇帝身侧,杵了两个时辰。

希望他争口气,争取两年之内肄业。

正在摇头叹气,门房的书吏递进一份请帖,钱祭酒回到三堂的院子里,打开一看,登时眉头紧锁。

璐王在王府中设宴,请他过府一叙。

“老钱!”平安从身后冒出来,想吓他一大跳,却见钱祭酒心事重重的样子,于是关心地问:“怎么啦?”

钱祭酒摇头叹气。

“我爹又欺负你了?”

这段时间平安已经看出来了,这国子监里说了最不算的就是祭酒大人,他不过是个挡箭牌,老爹才是背后的话事人。

人心果然是会变的,平安过去很怕老爹学坏,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老爹给人欺负他会很愤慨,而老爹欺负别人,他却很淡定。

这就是俗话说的“护犊子”吧——平安如是想。

钱祭酒继续摇头。

他混到这把年纪,躲过了先帝的两位皇子争储,躲过了党争,躲过了数次京察,只想安安稳稳混到致仕,回齐州养老,不想接近任何一个皇子,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不相信一个炙手可热的皇子会平白无故请他吃饭。

“要不我装病吧。”钱祭酒道。

平安想了想:“装病太明显,不如装傻。”

“这种场合也能装傻?”

“当然,我祖父遇事就装傻,还总结了一套‘陈氏装傻大法’,怎么用怎么灵。”平安道。

“详细说说。”钱祭酒凝神细听。

“其实就是三句话:‘我也不知道’,‘改天再说吧’,‘说了也不算’。”平安一根根掰着手指数过来,又道:“有这三句话,任何场合都能蒙混过去。”

钱祭酒啧啧称奇:“总装傻,不能解决问题吧?”

平安道:“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只要喊一声‘娘子’、‘儿啊’、‘媳妇’,我祖母和爹娘都会帮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