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日之内有血光之灾(第2/3页)

平安本来都不哭了,听到这句话鼻翼又开始发酸。

“我不会走偏的。”平安抽抽鼻子。

郭恒又与他说好,以后只管做好分内之事,不要轻易参与朝政,遇到困难要告诉大人,不可擅作主张,听他一一答应下来,才放他离开。

……

散衙后,陈琰带平安回家,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一路没有说话。

回到家里,平安更不知道怎么面对娘亲,索性一头扎进房间,换了衣裳打散头发,倒在睡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睡觉,可以暂时逃避一会儿,等到醒来时就会好很多,然后再思考解决方法,不容易出错。

林月白自然心疼,孩子平时皮起来恨不得当场打死,可真要是在外面被揍了,倒像是剜她心似的。

忙叫人打开陪嫁的箱笼,拿祖传的去肿化瘀的膏方出来,趁着平安熟睡,化在手里搓热,帮他擦在手上。

看着儿子熟睡的模样,陈琰问妻子:“心里难受吧?”

“难受什么。”林月白道:“两位老师拿他当亲孙子似的,教他是为他好,这孩子胆子也确实太大了。”

锦衣卫,止小儿夜啼的存在,这孩子玩一样地进进出出,更不用说面对天子口无遮拦、行止由心,再不约束一下,真的要大闹灵霄宝殿了。

……

平安醒来时,娘亲还在屋里睡觉,老爹已经上朝去了,四周一片药香,手也没那么疼了。

背着书箱登上家里的马车进宫,珉王看着他的左手,瞠目结舌:“你也会挨揍?”

平安叹一口气:“一言难尽。”

乖巧听话的李宪会被揍,聪明伶俐的平安也会被揍,珉王这下更加确信,人活着终究是要被揍的,根本没有努力的必要。

平安给他一个大白眼。

“正要跟你说,我的研究有了新进展。”珉王说着,翻开一本《三国志》:“原来答案不在医书里,在这里。”

他指出几行字:“羽尝为流矢所中,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平安:“……”

所以你查了两个月的医书,就查到了“刮骨疗毒”?

“不行吗?”珉王问。

“当然不行了!”

平安叮嘱他,这话私下说说就罢了,千万别说给太医听,人家会说你谋杀亲爹的。

珉王还想跟他多掰扯几句,胡学士来了,也便将无关的东西收了起来。

……

生辰之前,平安手上的伤已经完全好了,又恰在五月初,临近端午,刘婆子曹妈妈她们包粽子时,他也跟着捣了好半天乱。

到了端午节前一天,家家将艾草与菖蒲倒插于门楣,大师祖母往他手上系了一根五色丝线,并嘱咐他端午第二日抛进河里;二师祖母将一只装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挂在他身上,寓意趋吉避凶。

做个孩子真好,平安想,要是永远不用长大就好了。

可是他不能总长不大,这几天他好好反思了一下二师祖的话,既然不能做爱搞事的小孩子,那就转型做大人吧!

端午节,官员照例休假,学堂放假一日,一大早起来,九环她们要用草药熏蒸屋子,以达到驱瘟的目的。

平安被撵到院子里,娘亲在荡秋千,老爹端着盛满桑葚的盘子挑挑拣拣,拣出一颗紫透了的喂到她嘴里,让平安莫名想到一只喂大王吃葡萄的狐狸……

看到平安出来,陈琰不动声色地搁下盘子,坐到一边去看书。

平安凑过去,围着他转了两圈:“爹,什么时候教我做八股文?”

“不急。”陈琰道。

平安觉得以自己的水平,似乎可以试一试县试了,不过在此之前,他有两个难关要攻克,一是得学会作八股文,二是要把科举官方指定字体馆阁体练好。

一般智商正常的孩子,从小开蒙读书,会在十二三岁时达成这两个成就,也有不少神童十岁之前就能做到,他都已经九岁了。

可是看老爹这态度,似乎短时间内不打算教他的。

平安转头又去找到大师祖——你不教我,我就去找你老师。

谁知大师祖的反应与陈琰如出一辙:“小小年纪不把书读好,学那应试的时文做什么?”

“应试的时文,当然是为了应试啊。”平安说了句大废话。

沈廷鹤道:“你从前对科举兴致缺缺,怎么突然急着去应试了呢?”

“从前年纪小不懂事。”平安道:“现在长大了,我要变得很厉害,要保护你们。”

沈廷鹤哑然失笑:“你还不够厉害吗?手不疼了?”

“早不疼了。”平安搓搓手:“您别打岔。”

沈廷鹤因道:“八股只是表,学识才是本,不能做到腹中有物,空学技巧是写不出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