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爹爹要回来了!……(第2/3页)
平安之所以这样激动,是因为担心大师祖的安危,上次巡河随机绑架一名皇子,附赠一班武功高强的锦衣卫,才免于被暴民冲撞,这次去治河虽然带着若干扈从和侍卫,到底不比皇子的保护级别,他一直挺担心的。
眼见老爹和大师齐齐整整地回来,陈平安小朋友很欣慰!
陈琰知道他很激动,但请他稍微克制一下,毕竟码头上那么多人看着。
平安一回头,身后的码头上站满了迎接他们的官员,有翰林院的,有詹事府的,还有都察院和国子监的……都是庆祝他们立下大功凯旋还朝的。
陈琰牵着儿子走下船去,先跟家人说了几句话,大庭广众之下,赵氏和林月白也不好表现地太过热情,只说有话回家慢慢说,便放陈琰去跟同僚们寒暄。
平安缠着大师祖问长问短,沈廷鹤倒反问他:“功课都做完了吗?明天中秋节不查你,后天散学直接去大师祖家查功课。”
平安:“……”
早知道就不来了。
幸好沈廷鹤很快被都察院的同僚和下属包围,他趁机从人群中钻了出来,跟着娘亲和祖母先上车。
“咱们不跟爹爹一起回家吗?”平安问。
林月白告诉他,爹爹要先回都察院复命,填写三十九项工作报告,然后由都御史上奏皇帝,才能回家等待皇帝召见,去御前述职。
三十九项之多!
平安估么着,大概要到晚饭时才能再见到老爹了。
……
平安猜得没错,陈琰从都察院回来时天色已经擦黑,在前院换下衣裳,回到后宅与家人团聚。
林月白从堂屋里迎出来,夫妻对望良久,终于挚手说了几句体己话,即便只是这样,堂屋里还是探出个小脑袋,竖着耳朵在偷听。
陈琰拿眼一瞪,平安转身就跑。
“当心当心!”刘妈妈端着热腾腾的鱼汤上桌。
全家人齐聚一堂,只等陈琰到家一起吃团圆饭,热热闹闹地说着家常话,商量明日中秋节的安排。
……
陈琰在家中闲住几日,惊奇地发现自己悠闲了半辈子的老爹竟然有了实职,每天早上慢吞吞地起床,哈欠连天地出门,骂骂咧咧地回家……大抵是那个蠢出世的胥吏又给他惹祸了。
又想着难得空暇,陪妻子去街上逛逛,可人家没那闲工夫,进宫陪皇后娘娘接待前来宾贡的使节家眷去了。
再去国子监看望自己的老领导,钱祭酒正忙着上香呢,签押房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十分眼熟的放大版金光孔子像,见他进来,急忙摘下来收好。
陈琰问他六堂监生们的学习情况,得知今年参加科试的共有一百五十人,送考八十人,今年乡试拟录取一百人,按照比例,这八十人中只要有四人通过乡试,就算他们完成任务。
“您连这点信心都没有吗?”陈琰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钱祭酒道:“据可靠消息,下个月廷推大抵是要将我发落到南京国子监去,给你腾地方的,我如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不能安心养老就在这一哆嗦了。”
陈琰闻言皱眉:“哪里听来的消息?”
他还不到三十岁,资历尚浅,怎可能担任祭酒呢?
钱祭酒压低声音道:“你还别不信,陛下已经给内阁打过招呼了,廷推就是走个过场。”
陈琰笑道:“不可能,郭部堂那关就过不去。”
回到家里,陈琰问小叔,家里家外的人这些不正常的行径到底是怎么回事,陈敬时呵呵笑道:“都是拜你儿所赐。”
陈琰看着院子里端着个大木盆准备洗狗的平安,嗤嗤笑道:“别冤枉我儿,你瞧他多安分。”
陈敬时都懒得解释,给他一个白眼自己体会。
正在这时,突然感到地面微颤,平安盯着眼前的大木盆,水面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爹,娘!”平安喊了一声,“地震了!小叔公!”
宁静的内宅一下子喧腾起来,人们纷纷跑到院子空旷处,紧张地盯着房屋。
地震在大雍不算什么稀罕事,平安来京城后都经历过两次了,不过这次像上次一样,没有强烈的震动,很快就结束了,应该离震中较远。
隔日有八百里加急奏报,晋州发生地动,一夜数震,不少官廨、民房垮塌,伤亡不祥。
三日后晋州布政使上书陈禀灾情,晋州四个州县受灾,好在灾情不算太严重,人员伤亡也不大,内阁照常拟票,令相关部门按部就班地安排赈灾。
……
只是普通地震,丝毫不影响博兼堂上课,只是晋州的奏疏送达京城时,王实甫却请假了。
胡学士沉声道:“他堂伯去世了,家里正搭灵棚呢,待人家筹备好,师傅带你们去祭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