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裙钗能齐家,亦能治其……(第2/3页)
其实除了少数几个年纪尚小,家里仍没有放弃寻找的孩子以外,都不算什么好归宿,嫁与戍边士兵的暂且不说,单说这段时间有多少士绅来到养济院嘘寒问暖,许以各种好处,希望纳她们回家作妾,更有不怀好意者,名为娶妻纳妾,实则揣着蓄养家伎的心思,日后依然有办法随意买卖或转赠他人。
而那些所谓有宗族可查的女子,回到原籍之后,真的可以被接纳吗?她们被丢过一次,难道就不会被“丢”第二次?
平安通过淑妃娘娘的关系,请来几位尚功局已经致仕的女官,教她们学习裁缝、刺绣、织染的技艺,平安的初步想法,是将她们送到老家盛安县的织坊,江南民风开化,雇用女织工是常态,她们可以结伴而居,改头换面,重新开始生活。
……
秋审过后,皇帝勾决了大量参与黑虎会不法活动的人员名单,虞惇入狱后不堪重刑,招供出无数阴暗腐烂的勾当,最终贼首乔三德、虞惇及数十名参与拐卖的帮派成员、十三名涉案官员被判凌迟,斩首、腰斩者更是数不胜数。
听闻齐州巡抚衙门外的法场一波接一波的杀人,用大量的清水冲刷地面,血水沿着青石砖缝流进沟渠,整个省城都是冲天的血腥之气。
京城的西市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百姓们扶老携幼前来观刑,甚至有附近州县的百姓赶一整天的路进城住上一宿,第二天一早就到西市占位置,围观害人无数恶贯满盈的黑虎会贼首被凌迟的盛况。
凌迟要持续三日,共计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若是提前死了,刽子手也要遭受惩罚,因此这不但是力气活,还是一项技术活,往往都是家传的绝学。
平安这三天都被关在家里不许出门,连学也不许上了,八个锦衣卫轮流盯着他,急得他恨不得打个底洞钻出去看热闹。
听说乔三德和虞侯被剔成两副白森森的骨架,皇帝下令悬挂于西市示众三日,以儆效尤。
平安又激动了,看不到生刮活人,看看骨架也好啊!
结果老爹又帮他续了三天假期……
九月初十,重阳节刚过,空气里夹杂的若有似无的血腥气,被一场秋雨冲刷殆尽。
阿蛮面圣的日子到了,平安也要一起进宫谢恩,吴公公安排他们在配殿中吃茶等候,自己则进了乾清宫禀报。
小太监轻车熟路地给他们张罗茶点,还拿出平安最爱吃的豌豆黄,平安到哪都像在自己家里似的,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倒是阿蛮手脚冰凉,像在等待一场大考。
吴公公叫他们进去的时候,皇帝正与乾清宫大殿与阁老部堂们议完了事,珉王也在——这段时日皇帝常将他带在身边,大小朝会也都让他参与。
阿蛮跟着平安进入乾清宫,低眉垂首,对着御座上的皇帝大礼参拜。
皇帝的声音还算温和:“曹安人,朕听陈卿家说,你欲辞去朕给你的赏赐?”
阿蛮心中暗惊,大爷劝她接受赏赐,那份奏疏被她扔进了炉膛,为什么反在陛下面前提起此事?
须臾之后她便明白了,大爷不过是给她一个请命的由头,能否把握,还要看她自己。
阿蛮顿首道:“请陛下恕臣女万死之罪,金钗珠玉虽贵,却非臣女所愿,臣女想效班昭、冼英之勇,以微末之躯报效国恩。”
皇帝奇了一奇:“你想做官?”
他沉吟片刻,又道:“朝廷早有明文,可由女户采选入官,常言道‘裙钗能齐家’,你胆识过人,品貌德行兼备,进宫帮皇后打理内廷事务如何?”
阿蛮再拜道:“回陛下,臣女想做官,不想做女官,听闻朝廷在推行‘改土归流’之策,臣女……想自请前往滇州宣慰司担任流官。”
四下响起骇然的唏嘘声。
陈琰也是一愣,出声提醒:“阿蛮。”
他原想阿蛮会请入六部三司做一个中书舍人,万万没想到,这孩子胆子这么大,开口就是要去西南烟瘴之地当流官。
阿蛮受惊似的朝他一瞥,又迅速坚定了目光。
皇帝眯眼看着她,好似在看一个从未见过的物种,良久才慢慢开口道:“你立了大功,有了诰命身份,有了原籍的田宅,有了御赐的匾额,可以想见日后的安逸。女子掌中馈,向来以相夫教子为本业,而滇州土司云集之地,烟瘴横行,民风彪悍,你放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不过,去那种地方意欲何为?”
“陛下。”阿蛮深深一拜,一字一顿道:“臣女以尺寸之功得封诰命,不胜惶恐战栗之至,盛安县富贵繁华,臣女很想回去侍奉家母颐养天年,想觅一夫婿共度白首,想瓜瓞绵绵儿女绕膝……”
她顿了顿,微微抬头看向天子:“可臣女更想,以微末之躯告知天下人,裙钗能齐家,亦能治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