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陈卿家,你家人才辈出……(第2/3页)
唏嘘声四起,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鹤乃一等文禽,是志向高洁的具象。
陈琰心下了然,阿蛮以女子之身入仕,前途注定艰难,有皇帝亲自赐名,等闲之人便不敢再给她使绊子了。
便在一旁提醒她:“还不谢恩。”
阿蛮方回过神来,立刻向皇帝叩首谢恩:“臣曹鹤临,叩谢陛下圣恩。”
她漆黑的眸子里闪着微光,如星星点点的萤火,不够璀璨夺目,却勇于追赶炽热的太阳。
她终于为天下女子蹚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狭窄陡峭,险峻崎岖,可它毕竟通向光明。
……
过了几日,平安陪着阿蛮去吏部文选司登记,领取官防敕书、里外三新的官服。
吏部的官员告诉他们,在“土流共治”的地方,流官可以自行招募书吏、通事和翻译,协助处理文书、赋税、户籍等具体事务,避免出现孤掌难鸣的情况。
朝廷可以帮阿蛮养十五个员额,如需要更多的人,就要自己想办法了。
阿蛮与平安商量着,想从养济院招募十个能写会算的女子作为帮手,余下的再从当地招募,此外,滇州物产丰富,一旦开通驿路,必定大有可为,岑夫人又欲改良耕织技术,需要引进大量织工,谁想跟她去广袤天地开始新的生活,她也自有办法安置。
平安觉得实在是一个好办法,两人到养济院时,清儿正在给姑娘们复查身体。
平安询问了她们的意思,并一一登记下来,愿意去滇州的,阿蛮会安排一次小小的考试,选出十个可以胜任书吏工作的帮手。
听说阿蛮领了官服,清儿起哄想看她穿官服的样子,便跟着他们一起来到陈家。
阿蛮禁不住他们起哄,只好去耳房换衣裳,只见那玉色的深衣外,套着深青色苎丝纱罗所制的忠静冠服,前后各一片补子,补的是代表六品文官的鹭鸶。精工细致的官服掩盖了她身上本就不多的柔弱之气,显得威严干练,风采卓然。
平安围着阿蛮转转转,兴奋的说:“阿蛮,你真是为这套衣服而生的。”
“要叫曹推官啦。”清儿说着,对着镜子为她带上了忠静冠。
平安拱手作揖:“恭喜曹大人,贺喜曹大人。”
阿蛮拱手还礼,然后迈着四方步在屋里走了一圈,引得平安和清儿笑了好一阵子。
“去给我娘看看!”平安兴奋道。
“不,不好吧……”阿蛮又腼腆起来,却被两人半拖半架着出了堂屋。
三人叽叽喳喳的,在院子里碰到了曹妈妈,一时愣在原地。
曹妈妈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只是亲眼见到女儿一身严整的官服,有些恍惚。
小福芦的死让她痛苦难当,可女儿一路走来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得到了回报,她也感到欣慰。
“阿嬷快看,阿蛮多气派。”平安道。
曹妈妈一时没忍住,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阿蛮却只是拉着阿娘的手:“娘随我去滇州,好吗?”
曹妈妈忍着眼泪点头:“你去哪里,娘就随你去哪里。”
平安计划道:“你们先去滇州安顿下来,等我考上了进士,就去滇州游学,听说那里的山是一列一列的,山上有数不尽的山珍野味,有大片的枇杷树,又香又醇的米酒,滋滋冒油的坨坨肉……”
“说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清儿道。
“到时咱们一起去!”平安道:“滇州草药种类繁多,你不是想写一本医书吗?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想到沈伯伯气急败坏的喊着要打死陈平安的样子,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四人正在说笑,九环匆匆跑进来,想说些什么,看了曹妈妈一眼,欲言又止。
平安将她引到一边:“怎么了?”
“尤七叫我进来传句话,顺天府结案了,官差来通知咱家,派人去收尸。”九环道。
才是笑语晏晏的院落,瞬间凝滞下来。
平安看向奶娘和阿蛮,面色凝重。
曹妈妈早已有了预感,决绝道:“我只有一个女儿。”
她朝平安道:“我去灶房看看,大奶奶的汤好了没有。”
平安不说话,满目担忧地看着阿嬷转身离开。曹妈妈宁愿呆在灶房里对着火焰发呆,也不肯给儿子收尸。
沈清儿道:“阿蛮,换下衣裳,我们陪你去吧。”
阿蛮颔首,无声地回了房。
平安来到顺天府时,阿蛮只带着两个寿材店的汉子进去收尸,焦尸已经面目全非,用一块白布裹了,抬上担架,去寿材店直接装殓,抬到城外提前备好的墓地下葬。
平安想到那天决绝的一枪,内心五味杂陈,不禁开始假设,如果那天小福芦开了门,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沈清儿宽慰他道:“你给过他机会,可他没有把握,你才是别无选择的那个。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