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啊——”平安拖着长……(第2/3页)
平安听到这话还哪还舍得吃,只说自己吃过饭来的,赶紧给他塞了回去:“你就这么明晃晃的捧着进去,万一被人看见,会很麻烦的。”
李寅一脸苦恼。
珉王吃完一个小酥饼,拍拍手上的碎渣:“你在这儿等着,我进去让他们假装解手,一个一个出来。”
李寅忙不迭点头:“四叔真好!”
珉王去了正殿,李寅坐在平安身边,头发乱蓬蓬的。
平安帮他摘下脑袋上的枯叶。
“平安哥哥,告诉你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小老四四下看看,小声对平安道:“我家有刺客。”
平安:??!
“展开说说。”平安道。
“昨天傍晚我看到几个面生的太监往我父王的寝殿里抬进一口大箱子,我问孟公公那是什么,孟公公说我看走了眼,还让我回西三所去不要乱走动,到了后半晌,我父王就走了,哪有这么巧的事。”
平安眨眨眼:“所以呢?”
“我怀疑箱子里有刺客,杀了我父王。”小老四一脸机智地分析道。
平安心惊肉跳:“这话你跟谁说起过?”
小老四掰着指头数:“大哥、二哥、三哥、大姐、二姐、三……”
“好了好了,别说了,”平安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他这回真的感觉害怕了。
“我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不知道。”他说。
“怎么大家的反应如此一致。”小老四纳闷地咕哝道。
李宪终于来了,他揉着小老四的脑袋:“寅儿,又在胡说八道了。”
“大哥,我没有。”小老四说着,掏出一个小酥饼递给他:“大哥最爱吃的,甜的!”
李宪接过酥饼,眼眶微红。
平安起身给他行礼。
“别这么多礼,”李宪道,“祖父要将我改封岑州,王府建成之前,我们一家还不能就藩,祖父说了,让我带弟弟们仍回博兼堂读书。”
平安道:“这是好事啊,又能像从前一样了!”
小老四疯狂点头。
治丧期间,李宪不便谈笑,但平安从他眼底看到了一丝愉悦。
“平安,谢谢你。”
“谢我?”
李宪还未来得及回答,便有太监找到此处,又有官员前来吊唁,请世子回灵堂接待。
李宪拍拍平安的手臂:“我先回去,一会儿换母妃和弟弟出来。”
平安点点头,看着李宪不高大却很挺拔的背影,突然觉得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李宪只比他大了不到两岁,已经可以顶门立户,准备承袭王位了。
欣慰,小小的老夫甚是欣慰。
……
阿蛮要在运河上冻之前启程上任,带走了大部分被解救的妓女和娈童,余下的被平安送回盛安县,最大的织坊与陈家交情不错,可以代为照顾,红菱和清芷姑娘的积蓄足够后半生衣食无忧,但还是选择跟大家一起去盛安,说是想游览江南名胜,其实是担心年少的姑娘们受欺负。
平安这段日子比谁都忙,又受了“惊吓”,师长们待他极为宽容。
可宽容总有时限,因此在送走阿蛮的当天下午,平安就被大师祖喊到了沈宅。
师祖母亲自做了老豆腐炖花鳅,要给平安补补身子。
“这孩子近来遭了什么罪啊?脸都瘦了一圈儿。”师祖母道。
“到了抽条的年纪是会瘦一些,却也长高了。”大师祖道。
师祖母道:“倒是好像长高了,也俊了,全随了爹娘的长处。”
平安品尝着鲜香的菜肴,花鳅的滑嫩融进豆香,鲜掉眉毛,一个字——幸福!
平安近来长个子,饭量大增,师祖母一边担心他吃不饱,令人给他添饭,一边又担心他积食,饭后拿来山楂甜茶给他消食。
吃罢了饭,沈廷鹤图穷匕见:“以后每日散学先来家里,我带你重读‘四书五经’。”
平安有点得意地说:“我带注都背了两遍了,很熟了。”
“还不够,在明年六月份之前,程朱蔡胡的注述要全部吃透,烂熟于心。”沈廷鹤道。
“半年时间……为什么这么急呀?”平安问。
“才听礼部的官员说,陛下有意提拔你爹,让他担任明年京城的乡试主考,又被你二师祖拦了,说你爹年纪太轻,应该再缓一缓。陛下说,那就四年后,不能再缓了。”
平安点点头:“可是,关我什么事?”
“如何不关你事?四年后,你爹做主考,你哪有资格应试?”沈廷鹤反问。
平安笑道:“我可以回原籍考嘛。”
“这不是不想你长途跋涉,太过辛苦吗。”沈廷鹤道:“横竖又不损失什么,这一场考不过,四年后再回原籍便是。”
这是几位师长联合亲爹做出的重大决定,都是一样的天资聪颖,陈琰和平安的性格大相径庭,陈琰读书时性急冒进,进取心强,需要压着;平安懒散贪玩,惰性强,需要赶着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