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孩子果然长大了,都不……
清儿不像阿蛮那样客气,她喜欢庄园和宅子,有了钱才能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她也也乐见朝廷在老家给自己修个“忠义”牌坊,让老家人人都知道,不是只有守节的寡妇才有资格立牌坊;她还想将目前积攒的手术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然后继续专攻妇人科,编写一本妇科医书。
只因妇人病痛常常难以启齿,便有了“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的说法,她可以预见未来,有了大蒜素的加持,外科手术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妇科呢?依然鲜少有人去研究。
待她在太医院积攒足够的钱和名气,就辞去官职,开一家专治妇人疾病的医馆,培养更多的女大夫!当然,这些话是不便对外说的,她对任何人都没有说过。
皇帝允准了清儿的请求,并额外加赠其父母,父亲沈佑擢升太医院正六品院判,母亲白知微为六品淑人诰命。
“父皇,他俩都有赏赐了,赏儿臣点什么?”太子涎着脸问。
皇帝又抄起一个柑橘砸过去:“赏你一顿竹笋炒肉!奏章批成这样还敢要赏赐。”
沈清儿欣然谢恩,并将皇帝的手臂缠得更紧了。
吴公公默默将满地的橘子捡进斗彩盘子里,放回皇帝手边的位置,厉行节俭,重复利用。
谢恩之后,皇帝和太子还有国事要处理,平安和清儿便告辞离开西暖阁。
平安看着湛蓝的天空,长长松了口气,连脚步都轻快了很多。
“平安哥哥,你心里担心的那些事,都解决了,对吗?”清儿问。
平安脚步一滞,对上清儿的眼睛——那双清澈的眼睛总能轻易看透他的心。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心脏“咚咚”地跳上嗓子眼,冷不丁冒出一句:“宫廷玉液酒,多少钱一杯?”
沈清儿:??
“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谁和谁?”
沈清儿:???
“你叫白云,我叫什么?”
沈清儿担心地伸手摸摸他的额头:“你没事儿吧?”
“……”
“没事没事!”平安赶紧摇了摇头。
他暗叹自己真是想多了,清儿是个胆大心细又极聪明的女孩儿,想必早就看出他有心结,但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没有刨根究底地问过,只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力相助。
“看着不像没事,跟我来,我给你把把脉。”沈清儿不容分说便将他拉到一旁的偏殿。
“不用,真不用……”
西暖阁中,太子还在念奏疏,有感谢宫中按例赐下的月饼“圣恩如天,香甜软糯”,并表示期待重阳节赐下的花糕;有某省某府又长出了“一茎多穗,彰显圣德”的祥瑞;也有泛泛空谈如“请天下官员清廉疏”,引经据典强调清廉的重要性云云。
太子念这些奏疏的目的,是想让父皇下令禁绝这等空谈之音,整肃朝风。
“父皇,父皇?”
太子见皇帝走了神,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御榻边的窗户敞开,恰能看到沈清儿坐在雍肃殿外的台阶上,要给平安把脉。
平安不知在说些什么,嬉皮笑脸,絮絮叨叨,沈清儿耐心听他说完,才重新搭上他的脉搏。
吴公公进殿时,见皇帝和太子如出一辙地单手托腮,看着窗外。
便也顺着他们的目光往外看,什么景儿这么好看?
“清儿,你真讲义气。”雍肃殿外,平安由衷地对清儿发出邀请:“咱们两个结拜吧?”
沈清儿:???
乡试阅卷约十五日左右,最迟在八月三十日放榜,因是丹桂飘香的时节,故称“桂榜”。
天不亮,整个北直隶三千名考生挤在贡院外等待放榜,平安不想跟他们挤,便待在马车里,让又瘦又有劲儿的冬青独自挤进人群。
锣声响起,贡院外广场上吵闹的人群霎时间安静下来。尤七将平安驮在肩膀上,举得老高,平安掏出千里镜,将告示墙下的情景尽收眼底。
“吉时已到,张榜!”
只见两名主考官员在官差的护卫下来到贡院墙下,一人扯住红绸一角,揭开了桂榜上遮盖的红绸。
顺天府报喜的差人倾巢而出,往各个会馆、客栈、考生家中报喜,与此同时,省里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榜名单下达北直隶各府州县,向新晋举子家中报喜。
因此这一天,陈琰在早朝之后回到兵部分派好差事,便返回家中等待。
陈老爷自然也在家,他才刚起床……闲庭信步地来到前院,向家人们转达老婆子的“阃令”,考中了自不必说,若是考不中,谁也不许拉着脸,做人要知足,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通过科试,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陈琰笑应着,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平安年纪小,应试经验不足,落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他中途离场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取中了,说不定还会招惹麻烦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