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要干到八十岁才能致仕……(第2/3页)
平安赶紧摇手道:“我可没说啊。”
其实平安早托清儿查过前几任皇帝的医案,其他皇帝短寿居多,先皇因为活得太久而格外明显,到了晚年连饥饱寒暑都分不清了,譬如寒冬腊月穿着单薄的单纱常服,带着轻便透气的乌纱凉帽,不但自己穿,还非说盛夏时节唯恐百官中暑,要求文武百官陪他一起穿,他自己的身体倒是硬朗抗冻,数日之后几个高龄官员相继重度风寒而死,这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皇帝大概怕自己变成先皇的样子,才会有提前退位的打算。
不过他听说过这种早发型的老年痴呆症,在六十岁之前发病,有一半概率可以遗传给子女,好处是不能隔代遗传,也就是说,只要皇帝活到六十岁仍不发病,就可以不用担心太子和其他子女了了。
“既然如此……”太子迅速思考对策,咬牙道:“等我过几年大婚,得抓紧生个孩子,交给我父皇直接教导,争取在五十岁之前退位,退位之前篡改一下《实录》,令世代效仿,成为本朝祖训……然后天天在后宫下跳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样一想,自己只需要辛苦三十几年就够了,而平安,可是要干到八十岁才能致仕哦!
“……”
平安无语道:“可是生病也会痛苦的。”
太子一摊手:“呆都呆了,痛苦的人又不是我。你就不一样了,你可要好好干,争取帮我带儿子,带完儿子带孙子,带完孙子带曾孙……”
平安:???
人嘴里怎么能说出狗都说不出来的话呢?
他想象着八十岁的自己,可怜苍老且无助地被不想读书的皇玄孙揪下一把胡子,啧啧……余生还有什么好指望的?
……
景熙十年的正旦大朝,皇帝宣布为五皇子赐名李泊熙。乳名“兴”字是百废俱兴,大名“熙”字是重熙累洽,希望大雍可以实现中兴,世代永平。
新的一年,平安又长大了一岁,这两年猛窜个子,吃得多不长肉,大腿上撑开了数道横向的生长纹。
沈家和陈家得圣上赐宅,打扫布置一番,便搬家做了邻居。
宅子是差不多大的,四进两个跨院,只是门楣与正堂有些差别,陈家为正三品规制,沈家为正六品。
东院留给平安以后成亲,西院留给外放的小叔公任满回京,二院上房给陈琰夫妻居住,三院仍住陈老爷和赵氏。
林月白与白知微本就投契,如今搬到明时坊,来往走动更加密切,几乎成了通家之好,夫妻俩都很忙时,清儿下值后就在陈家吃饭,林月白没养过闺女,稀罕得很,不但给她买衣服买脂粉,还教她一些在外防身的功夫。
皇帝在百忙之中,居然还兑现承诺,请平安和沈清儿去春秋楼吃炙羊肉,仍记得上一次在此处偶遇,平安才七八岁,眼下不但长大了,还从一个变成了两个……
只是这两人聊天的方式有些奇怪,话题相去甚远,又好像有数不清的话要说。
平安的学籍已从博兼堂转到了国子监,不用每日坐监,只需考试时去点个卯,余下的时间就是跟着两位师祖准备春闱和殿试。
清儿则要去地方各府、县医学宣讲朝廷新发行的医书。
太医院新编纂的医书《外科金鉴》中着重记载了麻醉、消毒、清创之法,沈清儿的名字署在首位,甚至因为救驾之功,院使的名字都不敢署在她之前。
医官到各地宣讲医书,是由来已久的惯例,清儿也很愿意出门走走,而非待在太医院里闭门造车。
沈太医和白氏并不希望女儿这么小就出远门闯荡,虽说她为皇帝手术一举成名,小小年纪就做了医官,可在爹娘眼里,十四岁还未及笄,毕竟还是个孩子,至少过个三五年再出去。
清儿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她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结果是又又又被锁在了家里……
平安无声地叹一口气——沈伯伯和白伯母什么时候可以认清现实,想锁住清儿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看着两家之间院墙下的刚刚打穿的狗洞,给阿吉加了个鸡腿。
夜阑人静,院子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起夜如厕的九环打着灯笼上前查看,只见院墙下爬出一个人来。
她浑身汗毛倒竖,正要喊人,忽然看清了平安的脸,平安朝她打了个噤声的手势,随后从狗洞里拖出一个医箱,一包衣物,一个活人……
九环心头一梗:“安哥儿,你又偷人家闺女!”
平安道:“小声些,这种事能叫偷吗?要叫借,从咱家借个道。”
清儿点点头,拍拍身上的土,笑道:“九环姐姐,我要去豫州宣讲医书,听说豫州人人尚武,名家武谱数不胜数,到时帮姐姐带一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