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平平安安地回来。……

“朝廷已经派遣钦差前往赈灾,你又不是大夫,去疫区作甚?”陈琰道。

平安道:“我刚刚去太医院看了清儿妹妹的家书,还有地方上报的文书,对青河县的疫病有了一些了解,我确定自己能帮上忙!”

“你再了解,还能比过太医院的医官?”陈琰反问。

“能,爹,我有信心!”平安道。

“……”

拗不过儿子的陈琰,索性将平安抓回家去交给妻子,并告状道:“你儿子要闯疫区。”

林月白的反应如出一辙:“平安,你要是个学医的,娘也不拦着,可你又不是大夫,就算去了也无济于事啊。听说有几个县已经封锁城门、闭户绝染了,万一有个什么……你想过祖父祖母和爹娘吗?”

平安低下头,面带愧色,措辞良久,才接着道:“娘,我虽没办法治病,但有办法预防和遏制疫病扩散,因为春河县的瘟疫,其实根本不是瘟疫,是一种小虫在作祟,只要不碰生水,就绝对不会感染,如果能消灭这些小虫,就能彻底控制疫情。”

夫妻俩对视一眼,完全不明白平安在说什么,小虫引发了瘟疫?又说不是瘟疫?所以到底是不是瘟疫

“不是瘟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透过接触疫水的皮肤钻进脏腑引发感染。”

平安又道:“娘,清儿是我的好朋友,是我让阿吉在院墙上打洞把她偷出来的,她现在处境危险,还有那么多受灾百姓,我明明有办法帮他们,却要袖手旁观,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爹,让我去吧,有那么多锦衣卫跟着,我保证,一定保护好自己,平平安安地回来。”

林月白叹一口气,又道:“可是疫区的官道城门都已经封锁,禁绝一切往来,你要怎么进去呢?”

“朝廷不是派御史和医官往豫州去了吗?我是历事监生,可以跟随御史充作文书,只要去都察院补一份牌票就可以了。”平安道。

平安把一切情况都考虑到了,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磨了好半晌,夫妻俩才勉强点头同意。

陈琰又带他去了四进院的小祠堂上香,对着两排排位,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平安,诸事顺利,平平安安。

……

唯一高兴的莫过于跟着平安的十几个锦衣卫。

宴月楼与黑虎会之间的勾当被揭穿时,皇帝派来保护平安的锦衣卫仍在陈家住着,这两年基本过着混吃等死百无聊赖的日子。

平安的生活忙碌又简单,从前是家里国子监两点一线,后来是家里内阁两点一线,他们每日只需派出两个人,作寻常小厮打扮,接送平安出门回家即可,陈家伙食好,年节还另有红包,即便日日练功不敢松懈,依然不可避免地长胖了一圈。

再说练功,陈家的前院再宽敞,也不是北镇抚司的演武场,根本施展不开,再不出门放放风,八块腹肌都要融为一体了……

……

平安迅速地收拾行装,红将军已经被上好了马鞍,先去都察院和北镇抚司开具牌票,然后出城沿官道一路南下。

今天是八月十六,节庆的气氛还未过去,街道上人马车轿川流不息,平安带着尤七、冬青和一小队锦衣卫,走小路避开人群,策马疾驰,一路狂风聒耳,鼓起宽袖猎猎作响。

到豫州,驿路比水路要快十天,他们持有都察院的牌票,沿途可以下榻官驿、换乘驿马。但秋日夜长,夜间赶路十分危险,他们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保成府官驿休息。

平安打赏了牵马的杂役,请他们务必用最好的草料,照顾好他们的马。

进了客房,冬青生炉子烧热水,打开平安随身的行李,拿出牙刷和牙膏子准备洗漱。

“安哥儿,看!”冬青惊呼。

平安只见几件随身衣物下压着一沓汇票,还塞了一张条子,上面写着“穷家富路”四个字。

平安数了数,真是不小的数目,心里五味杂陈:“一定是我娘给的,我爹没这么多钱。”

“大爷大奶奶对您可真好。”冬青道。

“是啊。”平安看向窗外,万家灯火次第点亮,银盆似的月亮将银辉洒向大地,把院子里照得白茫茫亮堂堂的。

他有天底下最好的爹娘,最好的亲人,最好的朋友,他要保护好每一个人。

平安又摸出了清儿的书信。

清儿在信中说,她的脑海深处有些不属于今生的记忆。

那个记忆里,她也是一个痴迷医道的女孩儿,跟着做太医的父亲去青河县施药防疫。

崇山书院的山长扶危济困,腾出校舍和庭院广场作为“疫坊”,收容了全县八九成的病患,沈太医便带着下属驻扎于此,救治他们。

在崇山书院,沈清儿结识了薛山长的关门弟子陈平瑞,听说他是陈阁老的独子,十岁考入盛安县官学,十三岁到崇山书院拜师求学,但没有丝毫高官子弟的做派,他心地善良、衣着朴素、做事麻利,协助他们救助了很多病患,连抬尸体的活儿都毫不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