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娘叫我回家吃饭!……
乡试第九日,天近黄昏,生员陆续交卷,沿着号舍的巷道往龙门外走,在龙门内等待军卒开门,
平安是负责参与龙门处搜捡的官员,此时刚吃完工作餐,正在仪门内的广场上闲庭信步,准备围观生员们离场。
龙门一开,走在最前面的几个考生大摇大摆地出来。
刘厦问金生:“考得怎么样?”
“太简单了,答完题还剩一个时辰,我用稿纸折了个狐狸。”金生道。
“……”刘厦道:“不算作弊吗?”
金生挠挠头:“我又拆开压平了,应该不算吧。”
刘厦松一口气,又问其他人:“你们呢?”
“题出得太正了,根本体现不出我的实力。”
“是啊是啊,白准备那么久。”
“我睡了大半天。”
“我对陈总裁的出题水平表示怀疑。”
本就身体透支摇摇欲坠的举子们,听到他们这番话,险些两眼一翻昏厥过去——四道“五经”题两道都很偏,显然是为了拉开差距的,哪里简单了!
几个小子的目的达到了,坏笑着走在通往仪门的甬道上。
“快看,”方禧突然喊了一声,“是平安!”
王实甫一声令下:“揍他!”
平安预感不祥,回头看去,只见几个生员气势汹汹地朝他冲过来。
平安见势不妙,转身往仪门外跑,他不跑不要紧,没人敢在贡院内动手,刚跑出大门,瞬间就被扑倒在地,砰砰砰几声,几个同窗叠罗汉般地将他压在最下面。
引得过路考生频频侧目,不愧是年轻人,考了九天六夜还这么有活力。
平安哇地一声惨叫。
“九天前不是很神气来着?”刘厦问他。
平安被压得肋骨疼,看他们气急败坏的样子又觉得很好笑,这时贡院外的军卒赶过来:“谁在贡院门前公然殴打朝廷命官?!”
本来路人以为是几个考完试的考生在抽风,又困又乏地也无人在意,听说是在殴打朝廷命官,高低得驻足看看。
平安没好气地道:“喊什么喊,先救我啊!”
军卒这才反应过来,忙拉开他们,将平安解救出来,再驱散围观的人群。
几人嬉皮笑脸的,谁都没当回事,只有军卒一头雾水:“您这是闹哪一出啊?”
平安抖抖衣襟上的土:“没什么,一种特别的庆祝方式。”
军卒一脸尴尬的笑:“那是挺特别的……”
平安还要回贡院签退,只说晚上春秋楼请客,让他们先回去。
“这还差不多!”几人嘻嘻哈哈地钻进人群,专往人多的地方挤,边挤边继续讨论考题有多简单,不知一路祸害了多少考生,才找到自己家的马车。
……
八月底,乡试放榜,博兼堂的生员全部上岸,成绩最好的是王实甫,高中第三名经魁,其次是刘厦,第八名亚魁,名次最低的金生也考中了第五十二名。
皇帝对此成绩相当满意,这也是几位师傅实心任事、尽心授业的体现。
到了九月初,李宪出服,承袭爵位,改封岑州。李宥、李宬、李寅封郡王,因年幼不之国,仍在璐王府居住。
岑州的璐王府已经建好,册封仪式过后,李宪便带着母妃和弟弟妹妹们离京就藩了。
朝中大臣刻意与之保持距离,因此除了皇帝和太子派遣来送行的官员,就只有博兼堂的同窗们出城相送,平安也特意告了假。
太子不便出宫,但他为侄子侄女们都准备了礼物,托平安带给他们。
给李宪的是一副画,是太子特意找宫廷画师绘制的《京城盛景图》——鳞次栉比的街道,栩栩如生的行人,无一不在诉说着京城的繁华。
李宪笑道:“帮我谢过太子殿下,殿下有心了,臣很喜欢。”
平安认真应下,又道:“太子说,殿下要是想家了,想祖父了,就修书回来,他找借口把你们召回京城小住。”
李宪眼眶微红,点点头:“我记住了。”
平安又掐了掐小老四的脸:“有日子不见,都长成肉包子了!”
李寅鼓着嘴不说话。
平安疑惑地问:“他怎么这么严肃?”
小老四板着小脸道:“大哥说,我现在是郡王了,要不怒自威。”
平安更觉得好笑:“肉包子郡王,更可爱了。”
小老四掐腰:“哼!”
逗得众人大笑,那点离别的伤感淹没在笑声中,随着运河的风轻轻飘散了。
小老四从侍卫手中接过一柄小桃木剑,交给平安:“这是我亲手做的,送给李泊熙的生辰礼物,等不到他过生辰了,平安哥哥帮我转交给他,顺便告诉他,四侄子才是最疼他的人。”
“没大没小,”李宪提醒道,“那是小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