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杨一清与王守仁,都是武宗时候曾经大放异彩的杰出人物,他们两个一入朝,虽说不进中枢而是赴边地督军,但朝中大臣们,仍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能站到大殿上面君上朝的,都是摸爬滚打在官场练出来的人精子,自从新君入朝,先是驳了杨廷和拟的年号“绍治”而用“嘉靖”开始,后面坚持入大明门,执意住乾清宫,为父母上尊号,不肯入继孝宗一脉,到如今借着一场火把后位给了孙家女儿,这一桩桩一件件,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杨廷和在皇帝初入宫门时自恃拥立之功,又为新君定了新政的基调,自认为是定策国老,因此在刚开始是大权独揽,狂到什么份儿上呢?当日大礼议事件起,杨廷和公然上奏:“天下不认此事者,便是奸邪逆臣,论罪当诛!”
皇帝都没说话呢,你就开始量刑了!
若是旁人,没有政治班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厚黑学教育,见了这帮子大臣们威势气焰,左一个“祖宗家法”右一个“法统正嗣”,怕不是早就被摆弄得说什么听什么了,但是,谁能想到,这位皇爷,人家端地是稳得住!
咬死了不认孝宗,咬死了父亲遗命,咬死了伦序当立,从去年春日到今年三月间,这一年来,硬是耗得杨廷和一方眼见着没了气势,后位一定,他们连张太后遴选皇后的权利都没能争取到,更显颓势。
如今又是启用杨一清王守仁等大臣,又是召孝宗旧臣入朝,这不是明摆着呢,要找人制衡杨廷和这位首辅。
于是,虽说明面上仍是君臣相得共治天下,但底下却也已经是暗潮汹涌。
杨廷和虽有些感触,但他久在高位心高气傲,又在朝中门生故旧众多,觉得一时间皇帝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但也确实感觉最近有些不顺,于是暂且偃旗息鼓。
定下皇后之位后,朱厚熜也觉得自己赢过这一局,安心理政。
朱厚熜年轻,也对国事有一腔热情,即位诏书中的裁撤内臣、崇尚节俭、外放宫人、广开言路等举措都一一安排下去,朝野皆盛赞英明果决。
“世宗初政,求治锐甚”。
嘉靖元年先是因为尊号与选后之事有一个晦暗的开场,但是后面却颇见祥和,到了九月份,皇帝大婚,更是普天同庆。
皇后是先父遗愿,自己心爱,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朱厚熜心中仍有不足——大婚事宜都是张太后做主,自己明公正道的祖母绍太后和母亲蒋太后,却不能参与到这场人生大事中来,甚是可惜。
但他一时间也无法,论法统,张太后确实是更尊贵更名正言顺,过去的一年纷争不断,在母亲的劝慰下,他暂且忍耐,也不想为此再添风波。
婚礼前一天,李盛就睡在了孙念那里,她被选定皇后之位后,也曾入宫接受宫廷礼仪的教导,临近大礼才返回孙家。
李盛睡得呼呼的,孙念躺下去却睡不着,她感受到身边暖呼呼毛茸茸的一大团,在一片黑暗中摸了摸昭昭的耳朵,然后手指就被两只毛爪爪抱住,后腿伸过来迅速踹了几下放开,翻了个身又睡了过去,甚至开始打小呼噜。
孙念想起上次皇上身边的黄锦公公送来荔枝,还有皇上的一封书信,信中皇上便抱怨昭昭愈发脾气大了。
半夜里他起夜,回来再睡下的时候不小心压到了昭昭的大尾巴,大猫猫就很不高兴地抱住他的胳膊开始用两只前爪肉垫拍打,“破晓时分醒来,方察觉有梅花印于肩背”。
肩膀那里被昭昭踩着睡了一晚上,留了两只爪印,第二天黄锦上来伺候穿衣服才发现,肇事猫还在龙床上睡得四脚朝天。
幸亏宫中规矩大,一般的小太监宫女们不敢直视君王,不然,这脸就丢大了。
孙念想着信上的文字,微微笑起来,夫婿是皇帝,当然不可能守着她一个人,但有情总比无情好。
若是旁人也就算了,如今的这位皇爷不就是因为孝宗只守着一个皇后,只有一个孩子,导致后面连个嗣子都没有,最后才小宗入继大宗,才得了皇位吗?
有了这一层关系,无论是皇帝自己,还是后宫中的太后,都会督促皇帝开枝散叶以继大统,以免再发生这种事情。
她转过头看看旁边的昭昭,只能看到模糊的毛毛影子,小肚子一起一伏的,睡得无忧无虑。
孙念也闭上眼睛安心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折腾醒了,李盛试图捂住耳朵继续睡,未能成功,于是怒掀窗帘蹿了出去。
门口展开两溜人,一边是太监一边是宫女,太监这边是张佐打头儿,宫女有点眼熟,是蒋太后身边的大宫女。
两边都认识他,门帘一动从底下钻出一个大毛团子来,大喇喇地蹲在门口打了个哈欠,然后一脸不开心地伸出后爪挠了挠耳朵——他还没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