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2/4页)

秉持着对宝贝狗子的绝对信任,胤禛心说那就算了吧,他多派些太医去诊治,再赐下些好药材也就是了。

见着胤禛终于打消了这个见鬼的糟糕想法,去继续批奏折了,李盛松了一口气,蹲在临窗的塌上看着外面的桂花树,觉得自己的烦恼就像这满树的细碎桂花一样纷纷扬扬。

主要是胤禛这个决定真的很离谱啊!

不过细细想想,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皇帝们好像有时候都会间歇性发癫。

顺治就不用说了,为了心爱的女人,是皇位也不要了,亲娘也不要了,闹着要去侍奉佛祖,而且还很残酷地把当年在承乾宫侍奉过董鄂妃的大小太监宫女三十余人全部赐死殉葬,简直是胡闹;

康熙总体比较正常,但是晚年一些操作也很一言难尽,当年还曾经不顾皇帝体面,当众“殴打大学士马齐”。

是的,堂堂皇帝陛下,亲自动手殴打大臣,这大标题要是搁在后世,少说是个热搜头条啊!

当年康熙想复立太子胤礽,但马齐就是梗着脖子不同意,还举荐老八胤禩,还暗戳戳地阴阳皇帝,康熙就怒了啊,据说康熙是“从御座上跳下去,当众殴打拉过”,这场面,真是想想就刺激。

到了胤禛这呢,居然要背着人家亲爹把人家儿子过继给政敌了!真是一个比一个能搞事。

哦对了,他儿子弘昼也挺癫的,后世出名的荒唐亲王,能给自己出活丧的神奇人物。

李盛忧愁地叹了口气,觉得老爱家这一家子也真是奇奇怪怪。

他从旁边的盘子上叼了块肉干出来,用两只前爪抱住,一边啃着磨牙,一边趴下看着外面忙碌的小太监们。

隔着窗户,正好能看见胤禩正带着两个人进来汇报工作。

胤禩今天的心情还挺好的,理藩院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那些来恭贺新帝登基的使臣们都被打发走了,今天他跟皇帝报告完手里的事儿,就能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了!

然而,他亲爱的四哥给了他一波精神暴击,什么叫“把年羹尧的嫡长子过继给隆科多”?

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组合到一起就让他失语。

李盛蹲在窗台那,就看见风度翩翩的端亲王面带笑容地进来,走的时候精神都有些恍惚,表情惊愕又无语。

如果用后世的表情包来形容的话,李盛觉得某聊天软件上的“裂开”这个表情很适合。

胤禛没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还专门给年羹尧去了书信表示遗憾,言语中甚是可惜。

李盛为此不惜砸了一笔积分,就为了看年羹尧收到信后的表情。

嗯,果然,年羹尧也“裂开”了。

就说嘛,胤禛这事儿干得不大正常。

然而,历史上的雍正皇帝还挺迷信这些八字看相之类的,他可还不止测算了这一次八字,

雍正六年的时候,岳钟琪担任陕西巡抚,镇守边关,有一次,雍正想选拔一些预备将军干部,就命令岳钟琪将西部边军中重要将官的八字呈上来。

雍正看完这些八字后,很认真地推演测算,还给了结论评语:

“王刚八字想来是好的。冯允中看过,甚不相宜,运似已过,只可平守。袁继荫亦甚不宜,恐防寿云云。张元佐上好正旺之运,诸凡协吉。参将王廷瑞、游击陈弼,此二人命运甚旺好;若有行动,此二人可派入。”

居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朝廷出战时候的调兵遣将,简直是太荒谬了!

李盛想到这,又低头狠狠咬了一口肉干,他决定了:若是以后胤禛还这么干,他就变身成:元—碎纸机—福!

怪不得皇帝会昏庸,雍正这么胡来,大臣们也由着,干啥都是好好好行行行,皇上圣明您说得对,这搁谁身上谁不迷糊啊!

正在啃肉干的李盛想到这,眼神都坚定了一下:这一世,有他在,他肯定会及时给胤禛泼凉水当头棒喝的!

雍正二年的除夕,因为有青海收复的喜事,这个年过得很热闹,到处张灯结彩,连平日里按着规矩装扮的宫女们,也都在手上系了红色丝绳编的如意结子,有的大宫女还编进去几颗玛瑙琥珀珠子,戴在手上,映着红线,更显得手腕皓白凝润。

李盛蹲在乾清宫前面的空地上,看着弘时带着弟弟们一起堆雪人,弘晖和弘昀娶妻生子成家了,自觉年岁渐长,不肯再跟着弟弟们一起闹,只在自己的宫室内堆了小的。

李盛也很理解,毕竟乾清宫前面有一条路人来人往,说不定还有王公大臣走过,看见弘晖这个隐形太子玩这种幼稚东西,弘晖面子上可能挂不住。

进宫后物资丰富,雪人元福就更大更漂亮了,充当眼睛的两颗墨色水晶更是上品,在夜里都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