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第2/2页)
当时的赵国遭受了两次大战,已经衰弱下去,如果再失去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情况只会更糟糕。
郭开难道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还是选择这样做,可见此人自私自重而不顾大局,他对赵国也并无多少忠心。
当年能暗害廉颇,如今构陷李牧,郭开也照样下得去手。
李盛离开了这里。
不久后,赵国便有传言,道李牧一味守城,明明在占尽了上风的情况下却不肯出城应敌,是因为李牧已经被秦国收买了才不肯打秦军,李牧就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
还有一则传言,说是李牧养敌自重,李牧一直在北疆镇守边境防备匈奴,那里苦寒冷清,常年在外连家人都不得团聚,如今好不容易才调回了邯郸,若是一下子就把秦军打退了,那赵王岂不是又要把他调回北疆?
所以,为了能留在邯郸继续积攒战功加官进爵,李牧绝对不会把秦军打退,只有秦军在,他才能继续被赵王重用啊!
流言蜚语说得多了,不由得赵王不心生怀疑,更别说,这位赵王迁本来就不是个多么聪明英睿的君主,之前就被郭开糊弄过。
另一边,李盛听了这两则传言,尽管他是秦国一方,一时间也不由得为李牧感到心酸。
但想到郭开,李盛心神一凛,此子断不可留!
来日赵国覆灭,就算是郭开能活,他也得亲自出爪把人杀了,这样毫无信义毫无忠心的恶毒之人,留着总让人不安心。
乱世之中,也常有为了前途抛却故国的人,但是人家那是旗帜鲜明地投靠新主,世人也并无多言,比如蒙骜一家之前就是齐国的。
像是郭开这样,深受赵王信重却毫无感念之心,反而为一己之私不惜损害家国利益的人,谁敢用呢?能背叛旧主,就能再叛新君。
郭开散播的谣言,再加上他在朝中党羽的劝说,赵王迁果然起了疑心,他派人前去前线接替李牧,李牧执意不肯,还多次上书劝谏君主。
赵王迁竟然趁李牧不备,趁着宣布王命的时候逮捕了他,并将他处死。
闻听此信,王翦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夜里李盛看着他在灯下写信给嬴政,却觉得他有些心情寥落。
一代战将,为赵国戎马一生功劳无数,却被这样对待,如此屈辱地死去,同是武将,王翦未免有些物伤其类。
李盛伸出大爪爪安慰地拍拍他的手臂:放心,嬴政不会蠢到这种地步的,他会监督的。
带着书信离开邯郸,李盛站在土坡上回望这座古城,王翦已经定下三日后攻城,等他再回来,邯郸只怕是另一番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