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第2/2页)

嬴政拿到了这封信,沉默一会儿后传阅诸位大臣,大家都表示此计可以一试,总不能一直在那里耗着。

随着回信送去的,还有好几个水利工匠,大梁城打下来就是他们的地盘了,在战胜的基础上,还是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否则这城若是全坏了,不还是得重修?

接到回信后,王贲立刻组织军中将士们行动起来,决堤非同小可,一定得先修好从堤口到大梁城下的水渠,再决堤,否则黄河水漫多地郡县,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等王贲完工,春雨悠然而至,接连四五天连绵不止,春汛时节水面上涨,站在黄河堤坝边上,河涛怒吼浪翻水涌,只是看着都震动人心令人心生恐惧。

在掘开堤坝之前,王贲还举行了祭拜仪式,顶着雨天带着士兵们冒雨兴工。

选好了决口,两边的堤坝加固,然后,随着两侧的十架弓弩齐齐发射,本就被破坏过的堤坝被射穿大洞,河水咆哮着奔涌而出,顺着秦军修建好的河道一路往大梁城的方向流去。

但就算是黄河之水,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冲垮大梁外城的,像这种外城,在修建的时候用的都是糯米浆,十分牢固,历史上是足足泡了三个月,大梁的外城才被冲垮。

王贲专门派了大量的士兵日夜看守河道,时不时还需要加固,春雨连绵不绝,河道是急工,若是一直这么淋着也不好。

李盛待了两天觉得无聊就跑回咸阳了,路上给嬴政抓了一只大鱼,是在深山的河流里抓的。

他用吃剩的羊肉做饵料把鱼吸引过来,等聚集了好多只后,选了一只最肥美的,足足有两尺多长,两只成年人手掌长度那么宽,鳞片在林中的光下呈现一种淡青色,尾巴是青黑色的,没见过,不咋认识,不过系统说能吃而且好吃,李盛就毫不犹豫地一爪子下去把鱼拍晕了。

简简单单!毫无挑战性!

但是带回去的时候李盛就很狼狈了,要是一只牛羊鹿什么的,他叼着就带回去了,但是这鱼身上表面都是粘液,李盛尝试着叼了一下尾巴,呸—!一股子腥味儿!而且滑溜溜地叼不住。

最后还是费劲吧啦地用一枝柳树枝穿起来,叼着树枝的两头带回去的。

夜里,李盛趴在旁边甩尾巴,嬴政在旁边吃鱼羹。

秦汉时代的羹,并不是李盛思维中那种像是粥一样的东西,羹的概念非常广义,只要是加水炖的,无论是大块还是肉沫,都可以被称为羹。

除了鱼羹,还有煎鱼,就像后世某部美食纪录片说的那样,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这鱼腹部的肉丰腴鲜嫩,切成厚片稍微炙一下很快就熟了,少少地放一点调料,就是鲜美异常,嬴政吃得很爽,哪怕是他,也不是经常吃到这种大鱼。

美美地吃了一顿,还吩咐剩下的腌起来他明天要吃,嬴政快乐地走进后殿,继续加班。

王贲向他报告了大梁城的情况,现在魏王既不敢出城应战,也对他们水淹大梁毫无办法,只要他国没有援军,大梁陷落秦手,不过是早晚的事儿罢了。

既然确定魏国战场不会再有变动,嬴政的目光就投向了下一个目标——燕国。

燕国太子丹曾在秦国当质子,但是前阵子居然逃跑了,秦国当时正在筹措攻魏的相应事宜,一时疏忽让他买通了一个来自燕国的宦官,两人一起逃亡回去了。

秦国派人过去问罪,燕王道是因为他重病在身,太子丹为尽孝道才回国,此前已经向秦王请求过回国,秦王不准,万般无奈之下才逃回来的。

有理有据,秦王使者也不能说老子都快病死了儿子还不能回去尽孝。

嬴政听说后,并不当回事,在他眼里,燕国也早晚都是秦国的地盘,若是燕王父子识趣,他还会留他们一命,眼下嘛,他无所谓地轻笑一声:“燕太子丹情愿死在故土而不愿活在秦地,寡人自然是要成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