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第2/3页)

刚开始的战事很顺利,靠着先进的武器和人数优势,秦军很快就占领了东越地区(后世浙江南部地区温州一带)和闽越(福州地区)。

另一支秦军则是迅速攻克了番禺一带,势如破竹。

这两路秦军一路往西南而下,对西瓯、雒越等地展开了攻击,呈夹击之势。

但这时候的战局就不像是刚开始那样顺利了,随着战线向西南方向推进,战事也越来越激烈,越人的抗击力度也越来越大,作为本体土著,他们对于当地的山川地势河流树木都无比熟悉。

而且越地人打起来其实也是非常彪悍的!

借助着深山老林的本地优势,秦军人数和武器的优势被削弱了,伤亡也很重。

历史上这场仗其实打得很艰苦,史书记载“三年不解甲,千日不弛弩”,可见是一场旷日持久且艰苦卓绝的攻伐战役。

为了这场仗,嬴政还提前以人力修筑运河,特派一批“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可以说是打定主意,就算投入再多,也非得把越地收入囊中了。

但损耗不能说不大,李盛觉得这不行,还得打匈奴修长城呢,不能把人口耗在这里。

这一世因为有李盛提前就在越地生活了十几天,很多事情就可以改变了。

等王贲等人战事遇阻的时候,大家都盘腿坐在一起开始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就在发愁的时候,随着密林中传来簌簌的响声,伴随着一声虎啸,一只巨大的灰黑色猛兽从林中飞跃而出:虎爷来啦!

李盛绕着这些人走了一圈,看他们嘴唇都起皮了,真是惨死了。

“嗷呜~”走吧,先去带你们找水喝。

秦军之前饮水的一条河流被越人从上游污染了,新的水源还在寻找,这边随行的当然也有专业人才,但是哪儿有虎虎这里方便快捷?

李盛把他们带到自己觉得最清甜的河流边上,看着他们在旁边架起锅灶来。

现在的问题是越人难以寻觅踪影,只要能找到人,打是一定打得过的。

李盛围着王贲转了两圈,用头顶了顶他的后背,示意让他跟自己走。

一行人跟着老虎爬上这座山的山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条路是真好走啊!

李盛表示,这都是他尾随当地土著才知道的小路,人家当地人都走了十几年了,当然好走。

王贲跟着老虎在山顶站定,大老虎朝着西南方向定定地望了望,又转过头来看向王贲,用尾巴指了指他腰间的刀,王贲试探着拔出来,大老虎伸出前爪,把刀锋掰到背离西南边的一侧。

“虎君,您是说,不能对他们随意动刀,要尽量招降而不是杀伐,对吗?”

“嗷呜!”

大老虎两只金黄色的眼睛看过来,朝着他眨眨眼。

王贲并没有一口答应,陛下的意愿,是要压服南越百部,如果他们愿意投降,他当然不会胡乱杀人,自吕相改了军功制度后,秦军中不少将领都被严厉地嘱咐过不准随意杀害性命,只要投降,就不准再杀。

王贲自然也不是那种杀良冒功的人,只是,倘若越人执意抵抗到底,他自然也不会手软了。

王贲把事情一说,就看到这位虎君很放松地冲着他叫了两声,尾巴尖尖左右摇摆。

李盛:在越地这十几天,攒了大笔积分,现在小爷我富裕得很,等你们把越人武力压制住,我再搞点异象,妥妥拿下!

当天晚上秦军养精蓄锐,第二天一早,大军便在虎虎的带领下,越过两座山头,抵达了四个部落的聚集地。

正待两边剑拔弩张的时候,天边忽然黑下来,电闪雷鸣间,他们看到了天上似乎出现了一条黑蛇,在此地盘旋几圈后向着东边去了。

百越中不少部落都有龙蛇崇拜,王贲也是知道的,他好歹也在这边打了两个来月,也抓了一些当地的人,还有从南边带来的译者,南边边境时常和南越人做些交易,彼此间的语言也都知道一些。

见着这些人愣住,还有不少人跪下来叩拜,王贲当即抓住机会大喊起来:“东方是我大秦之地,我大秦皇帝乃是黑龙入梦而生,天定的人主,尔等还不服王从教,听命人皇?投降者不杀!”

说完这话,旁边的译者赶紧跟着大声吼起来。

只要一个部落被说服,其他的部落就可以逐个击破。

赢政的信使来到南越。

在收到了王贲的帛书后,嬴政结合虎虎的行为,加上朝中不少大臣的建议,他的政令比历史上要宽和许多。

当然了,对南越地区的管控是不能放松的,秦军将在此驻兵,设立关卡,但同时,秦军也会在这里修路建道,加强南越与中原的商贸往来。

南越的情况在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但是王贲他们短时间内不能回去,虽然大部分部落都被控制起来,但是也需要军队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