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辩论刚开始没多久,李斯就三言两语把淳于越说得破防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走向说明,这只是淳于越自己能承受的极限,可不是李斯战力的极限。

就在淳于越被身后的人扶住后,李斯看了一眼那边的儒学推崇者们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是那满含深意又极度蔑视的眼神,已经足够让人恼恨了。

李盛趴在台子上,默默给李斯配上背景音:“你们这群菜比!”

李斯说完后并没有退回去,而是继续发力,但这一回,李斯所言所指,可不只是封王制度与郡县制度的矛盾了,他剑锋所指,是如今秦朝国内的文化舆论境况。

“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而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然,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霍乱黔首,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群下以造谤。”

李斯的政治思想与嬴政高度统一,“政统归一”是必然的结果,那既然如此,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游学争论的文化背景就必须被改变。

在乱世之中,不同的诸侯国为了寻求强兵富国之道,各有尊贬,因此各种学家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能促进思想交流,有助于文化进步的。

但是现在不同,嬴政已经统一了天下,他不需要有那么多思想的碰撞了,无论是朝中百官,还是平民百姓,更甚者奴仆下者,你们最好都老老实实听皇帝的!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文化专制,但是在嬴政的时代,文化专制,也是他维护统治的一种必要方式。

尤其是在六国遗民数量众多,且时常有大大小小叛乱的情况下。

但是李斯这话儒家学者们可就不爱听了,什么叫”道古害今”?什么叫“率群下以造谤?”

我们确实是反对郡县制,但是我们那是耿正肯言,我们那是忠心陛下,是为了大秦的千秋万代!

就算是我们在自己的小团伙内有些过激的言论,但是我们出发点是好的啊!我们都是为了大秦的天下啊!

你李斯就是公报私仇,你就是恨不得陛下只信你们法家的人,你这个意图把控言路,不公不诚的小人!!!

这会儿的朝堂虽然也有规矩,但是远远没有后世那么规矩,春秋战国时代很流行辩论的,所以这会儿的朝堂上也经常有大臣们互相辩言。

儒家学者们纷纷激动起来了,见鬼的李斯,大家好好地说着正事,你怎么还扩大战场,扯到百家学派上去了,还给我们扣锅!

于是这边也有不少人纷纷站起来反对。

李斯瞥了他们一眼,哼,搞笑,他可是堂堂御史大夫,他没有小弟的么?

两边开始了大混战。

李盛听得耳朵嗡嗡的。

后世都说嬴政暴虐,李盛觉得不对,这明明脾气很好啊,他耳朵都快聋了,嬴政还笑眯眯地在那支着下巴看下面一群人在他的明光宫大殿上吵架。

李盛想走,但是想想历史上这场辩论直接导致了“焚书”事件,他又不肯走了。

“吼!”都给老子闭嘴!

玄虎昂然而起,一声怒气磅礴的虎啸把殿上地人都镇住了。

李斯往上看了一眼,虽然也被虎啸声震得脸色有些白,但还是坚持继续说下去了。

他原本是站在自己的位置那,这会儿快步走到大殿中央跪下,大声道:“臣李斯昧死上言,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李斯豁出去开大了。

李盛听了这话,立马一个激灵精神起来,他趴在这里忍受着这群人叽叽喳喳就是为了阻止这件事啊。

旁边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儒生博士门纷纷出列跪倒在地,又开始了对李斯的新一轮讨伐。

虽然李斯的建议非常粗暴,但是,作为一个能给嬴政当几十年丞相的人,李斯对嬴政的心思那是摸得很透了,这话一出,趴在旁边的李盛立刻就感觉到嬴政的呼吸变化,很明显,他心动了。

但是嬴政刚要开口,就感觉大腿上一疼,他咬着牙低头一看,虎虎的爪勾都戳到他衣服里了,这会儿正仰着头非常严肃地瞪着眼睛看过来。

嬴政到了嘴边的话就拐了个弯:“而今天下杂学恶文确然当治,然兹事体大,御史大夫李斯所言及书论,令治下收取皆归于府库,容后再议。”

今天的议事到此为止,李盛跟着嬴政回了后殿。

夜里,嬴政抱着一只虎爪垫捏捏:“虎虎,其实李斯说得很有道理,如今天下初定,自当收杂言以正视听,只需在府库留存一套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