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第2/3页)
然后,他们去看了长城,巍巍城墙像是一道禁界,在中原与边地画下了一道屏障,打匈奴,需要大几十万兵力,但是凭借长城,只需要十几万人便可守城。
扶苏不再问为什么要建长城修大道了,他开始认真地睁大眼睛看着这些雄伟的建筑。
劳民一时而功在万世。
他从父皇嘴里听过这句话,从教导他律法的李斯嘴里也听过这句话,但是今天,远眺两江,临见农家,耳闻昔年战事,目览边城厚重可依,站在山上的他才终于明白了这句话。
从这一刻起,他才理解了父皇为何一定要顶着“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的骂名,也要大兴基建。
扶苏的成长肉眼可见,回程的时候,他已经能非常镇定看着大老虎拖着一个对下边役夫虐打泄愤的小吏过来,然后开口问询后做主定罪,然后听着那人刺耳的哭叫声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两只眼睛紧紧盯着那人被拖下去。
相比刚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很有长进了。
扶苏自己也意识到,原来他之前的不自信,是因为自己不懂,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敬畏的,可是这一路上,他已经学了不少东西,看,他现在也已经能处理这些事儿了。
他还学会了勘察地势观测水量,能根据当地百姓的衣着神情来判断此地郡守的才干如何,也能自己判断天时根据舆图来决定接下来队伍什么时候出发,怎样走才能既不错过驿站,又能勘察工事。
学习使需要正向反馈的,而扶苏的进步,也使他不再那么惶恐。
他还小,但是所有的本事,他都会慢慢学会的,他会安护百姓,他会严明律法,他会努力让大秦境内的人家安居乐养。
李盛心情很好地摇了摇尾巴,看来实践下乡活动还是很有效果的,明年继续来!
到了关中边上,尉缭子和扶苏两人回转咸阳,李盛则是继续往西边走,边地工事更多,他还要多去看看。
嬴政听闻好大儿回来了,当晚就把儿子召到明光宫来,父子二人吃过饭就在灯下跪坐,嬴政不免问起路上的见闻,虽然尉缭子一路上也随时派人送信回来禀报,但是他总要再考教儿子一番。
出去这一趟,扶苏晒黑了不少,但眼神明亮神情坚定,可见是长了见识,也多少定了些心性。
这两个月间,扶苏经历的事儿比他过去几年还要多,他说起来很认真,谈起秦军击败匈奴将他们赶跑,两只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嬴政,神情里都是崇拜。
“连边地百姓都传扬父皇的威德深重呢,他们苦受多年匈奴之患,而今终于能安稳过日子了,还有那些被掳掠走的女子,有不少都被解救回来,如今都好好活着,这都是父皇的功德。”
嬴政享受着儿子崇拜的眼神,被儿子纯真的马屁拍得那叫一个舒坦,眉眼带笑地听着儿子继续说下去,时不时教导查问几句,父子俩一直说到了深夜,当晚,扶苏就睡在了明光宫后殿。
李盛从系统画面里看到后也放心了不少,这就对了嘛,继承人要当得稳当,就得和父皇心连心,多说话,多交流嘛,你和父皇心连心,父皇才能对你放心嘛。
等李盛巡视完一圈,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他带着一只鹿回了秦宫,一边泡在玉石大池子里洗澡澡,一边听着嬴政跟他絮叨接下来他要去梁山苑游猎。
梁山苑是一片皇家园林,山川秀美草木繁茂,既有自然之景又有宫殿之美,嬴政在这里,不光可以游猎观赏,也可以处理国事政务,能被嬴政带去园林里的大部分也都是心腹宠臣,都会被恩赏在园林外围的宅邸处居住。
李盛想到扶苏,昂起头朝着东边扶苏宫殿的方向叫了一声:你的好大儿去不去?还有几个小公子,大的也有七岁了。
嬴政想了想,还是把已经进学的崽子带上了:“他们的太傅都随朕去了梁山苑,他们若不去,没了师傅教导,又该贪玩了,旁人还好,扶苏一定得带上,李斯和尉缭子都要去的。”
李盛:还以为你带孩子去是为了放松,原来是为了别落下功课。
六天后,宫里一行人都随着皇帝去了园林那边。
李盛慢悠悠地跟在打猎的队伍后面——大老虎一往前面去,猎物们都跑得跑逃得逃,还上哪儿打猎去?
于是嬴政只能和虎虎商量:虎君,要么你自己去玩儿呢?
李盛甩了甩尾巴,自己找地方歇着去了,林子里清凉舒爽,还有风悠悠地吹过来,多么适合睡觉啊。
嬴政在园林里玩儿得很痛快,他也是精于骑射的人,只是这两年政务繁忙脱不开身才懈怠了些,这几天快马强弓,很是潇洒肆意。
跑了两圈后,嬴政勒住马,望着下方的皇家园林,有些些微的不满,这有点儿小啊,要是能扩建得更大一下,跑马也舒畅痛快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