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2

到了晚上五点, 贺临就有点坐不住了,拉着黎尚问着路往办事的地方走去。

那么多人聚会,在家里肯定是坐不下的, 村子里有个举办这种活动的专门场地。

场地外圈是高高的围墙,前后有门,里面是一片可以摆酒席的空地, 前面不远处是个半高的戏台子,大概是过去唱戏用的。

黎尚走到了场地门口, 抬起头就看到了红色和白色的装饰, 长长的红白布条挂满了正门口的屋檐, 红色为主,白色点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大的红色花结。

看上去就有点让人说不出的诡异。

几名当地人正在利索地擦好桌子,摆上椅子。

看得出来,在本地已经办过很多次类似的活动了。

门口有签到台, 负责登记的是名中年男人,一看到他们到了,让他们签了名字。

男人没有多说话, 接过了红包,对着他们鞠了一躬,就让他们进去了。

姜婉儿先到了, 将他们领到了一个桌子去,那桌子靠近台子, 是在舞台的右侧面。她和别人换了个位置, 和他们同桌。

贺临向她打听:“你二伯姜善仁呢?”

他们下午就是去找他,发现他和媳妇不在家中才出来的。

姜婉儿指了下:“后厨忙活呢,他是村子里帮厨的,我二伯母虽然干不了重活, 但是简单的也能做点,正帮忙摘菜呢。”

这种时候那两个人应该正在忙碌,贺临没过去急着问话。

他继续问道:“那边主桌坐的是谁啊?”他只认得其中的丁村长,此时丁盛正和旁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相谈甚欢。

姜婉儿向他们介绍道:“都是村子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丁村长,鲍书记,马婆婆,那个戴眼镜的,是村子里的卫生院的主任。我爷爷回头也会坐在那桌。”

过了一会,一个棺材先被一众年轻的小伙子给抬了进来,一边走,一边撒着白色的纸钱。棺材就放在了戏台子的后方。

他们来的时候看过资料,今天去世的是村子里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头,结婚的是他的孙子。

贺临问姜婉儿:“你们这里是土葬还是火葬啊?”

姜婉儿道:“土葬,这里地广人稀,村子后面有专门的土葬用地。”

贺临小声问她:“那这位去世的老人,等过几天就要入葬吗?”

姜婉儿摇头:“每年冬天都是停葬期,因为这里冬天的土都冻住了,完全挖不下去。我大伯当村长的时候,就在村子里的卫生院后面,找了个地方,买了几个大冷柜,冬天谁家有人去世了,就可以在里面冻上一段时间,等到春暖花开,再去入殓。大人都开玩笑,说是现代义庄。”

黎尚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他轻轻地拉了拉贺临。

贺临侧头看他,黎尚凑到了他的耳边小声说:“有卫生院的病例,村委会就能开具死亡证明。”

贺临会意,轻轻点头,他以前曾听说过一起案子,在一个县城里发生了酒驾的车祸案件,死者被卫生院和村委会串通后虚开了心脏病的假病史,死亡证明写了个自然病故,匆匆火化,后来家人闹上去才被发现。

这种地方的基层派出所人员有限,鞭长莫及。

可以说,如果村子里的村干部和卫生院的人关系好,那是有很多漏洞可以钻的。

他们聊到了这里,参加红白事的人陆陆续续到齐了,今天现场有两三百人的样子,还有人拖家带口,一家子一起来的。

姜若愚也来了,他一进门,一群小孩子就围住了他,连声叫着:“爷爷爷爷。”

姜若愚伸出手来,微笑地摸着小孩子的头,给孩子们挨个发着小玩具,有的是竹蜻蜓,有的是雕的木蟾或者是木知了。

姜家的其他人在主桌的旁边单独有上一桌,上位坐的是姜敬德,姜崇礼,还有一众媳妇和小辈。

随后,两位新人就到了。

新娘子头上盖着红色的盖头,被人扶了进来,仪式很快开始。

有婚礼司仪上台主持婚事,那婚事主打一个混搭风,古今皆有,中外结合,既有中式的三拜敬茶,又有西式的婚礼誓词。

丁村长作为证婚人,还上台去讲了几句话。

随后流水席开始,各种的酒菜纷纷端了上来。

看得出来,村子里杀了不少的鸡和猪,凉菜是自己熏的肠,红艳艳的红烧肉,白斩鸡,鸭汤,还有一些大棚的农家菜。

贺临吃得不少,黎尚倒是觉得有点油大,村子里的这种酒席,菜都是用荤油炒的,他吃不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就不动筷子了。

随后就是新郎敬烟敬酒,挨桌子打圈,新娘子却没有过来敬酒。

那新娘子一身红色的嫁衣,坐在了一个簸萁状的东西里,也不知道脸上抹了多少粉,看上去有点白,但是她低垂眼眸,安静不动,就像是一个听话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