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30
此时的省厅专案组中, 黎尚看着茶室里的几个摄像头,监听设备把两人的对话清晰地传了过来。
由于众生会的活动牵扯到了恐袭,严重威胁社会安全, 所以按照流程和侦查需要,经过领导审批后,警方可以进行监听, 监控等方式进行合法取证。
黎尚知道,之前李临希问陈砚初是问不出来东西的, 而他们的目的也并不在此。现在有关普赛的案件在直接证据方面很难搜集, 这是他和贺临早就已经预料到的事。
他们像是猎手, 在寻找狡猾猎物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不过,普赛案件处理得干净,没有直接的证据,并不代表着陈砚初的所作所为完全无懈可击。
比如之前贺临曾经提到过的零号案件。
黎尚把那称之为陈砚初的犯罪起点。
根据多方的证词, 他们预估出了白葬出现在M国园区的准确时间,随后联合欣城的警方去搜寻过去的档案,还真的有所发现。
在吕一尘大学毕业之后, 他就离开了欣城,而恰巧在那年暑期,欣城警方在山上的一个隐秘的涵洞里发现了一具男尸。
受害者二十多岁, 是和他们同龄的年轻男人。他和一位女网友相约见面,却被叫到了附近, 随后残忍杀害。
这起案件一直没能找到凶手, 至今没有破获。但是警方在现场提取到了不属于死者的脚印和血迹,疑似是凶手留下。
贺临和黎尚重看了这份案卷,结合时间,打斗痕迹, 并根据现场留下的鞋印,判断凶手为男性,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身高175-180,身体不算强健。
他们在再次了解这起案件时,电话询问了受害人的几名亲友。并且询问他们是否认识吕一尘,贺临还提供了吕一尘当年的照片供他们辨认。
他们还真的问出了一条线索,死者的一位朋友提到了一件旧事——在死者遇害四年前,吕一尘曾经和死者有过过节,两人从网络争执演变为了线下约架。当时他们下手有点狠,一度后怕对方报警,可没想后来没有警察找过来,事情也不了了之。
综合种种疑点,他们合理怀疑当初的凶手就是吕一尘。
贺临判断,这起案件,要么是他远走M国的契机,要么死者是他在离开之前,一定要去处理掉的人。
那时候他是初犯,手法生疏,早就做好了出逃的准备,甚至没有打算回来,所以留下的破绽很多。
时隔多年,这起案件一直没有查到他的头上,他早就已经麻痹大意。
这次扣留陈砚初,一到了省厅,警方就第一时间让技术人员提取了他的生物样本。
如果陈砚初的DNA信息能够和那起案件的相吻合,那他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把人扣下来进行详细调查。
目前省厅里所使用的技术,最快需要十几个小时做出比对结果。
为了等那个证据,孙诚已经去DNA鉴定部门去蹲着了,只等一出来消息就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而这就在警方的扣留时间之后和出结果之间出现了一个小时的真空期。
这段时间,陈砚初应该如何安置是专案组前期讨论的重点。
对于这样有重大嫌疑的危险人物,避免夜长梦多,贺临和黎尚都不愿意放虎归山,也不想让他和其他的人做出更多接触。
可是警方的调查在极力探寻真相的同时,又必须合法合规,不能有丝毫的程序问题。
特别是在证据不足时,强硬留人,会对后续的调查造成不利影响。
周天易建议派人跟踪着陈砚初,黎尚却觉得,应该借着这段时间,和他进行交流。
即便是证据能够对上,可以合法合规地把人抓进来,也只能确认陈砚初和数年前的一起刑事案件有关联。
就算是和他摊牌,说出警方对他是白葬的怀疑,陈砚初也一定会缄口不言,还会聘请最好的律师。他们也未必能够通过审讯手段撬开他的嘴。
一旦对方拖过了预言的时间,造成了重大的伤亡,那对于警方来说也是失败的。
根据黎尚的分析,陈砚初刚刚赢得了一场胜利,正是最为得意也最为松懈的时候。那么这时最好能够有个人来直接和他进行交流。
而且他总觉得,若是陈砚初真的是白葬,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光是白葬认出了贺临那么简单,当年他对贺临的刑讯很可能是有故意为之。
所以这个人选,黎尚第一个就想到了贺临。
他也是最能够让对方开口的人。
这是出于对案件,从完成工作的角度考虑,但同时黎尚也隐隐担心。
贺临去和疑似白葬的嫌疑人对话,与之面对面的交谈,进行心理的博弈,问出他心底的秘密,无论这个人是否是他们的同学,都有可能刺激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