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3/5页)
接下来问弘晖可有“好察迩言”的经历。
“好察迩言”就是对一些浅显的话进行仔细审察的意思。
德亨想到的是探案,刑侦探案不就是从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寻找可疑的线索吗,弘晖说的是胤禛仅从王庄上的奴才送来的一本名册中,觉察到庄头贪污的事例。
德亨肚子里都快要笑厥过去了,这件小事儿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呢,按在胤禛身上,他怎么就觉着一点都不违和呢?
陈廷敬赞了四贝勒“见微知著”的才能,又赞了弘晖仅从阿玛不悦的神情上就猜出事情的真相的敏锐洞察力,接着就讲了自己任左都御史时,因为听到街上孩童一句歌谣而挖出一件大案的经历。
这简直比听百家讲坛还要精彩!
接下来就轮到德亨了,德亨期待的看着陈廷敬,等着他问自己问题。
面对这样一双带着求知欲和跃跃欲试的眼睛,陈廷敬心道:果然是古灵精怪的。
陈廷敬:“辅国公,请您总言‘其斯以为舜’之因。”
德亨眨巴眨巴眼睛,缓缓露出一个疑问的表情:“……啊?”
怎么回事?
别人你都是让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你与以点评和引导,然后再分享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怎么到了我,就直接问我:请你说一下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
你这问题是不是超纲了?
胤祄和弘晖他们也都不理解,眼睛在陈廷敬和德亨之间转来转去,疑惑的看个不停。
德亨思悴,陈廷敬自己科举进士出身,也肯定做过不止一次考官,说不定还出过题呢,肯定不会给他出一个超纲的题目。
扣题的话……有了!
德亨道:“舜帝他能做到虚怀若谷,以德化人,从善如流,裁决中正,让追随他的人都心悦诚服,他做到了中庸之道,就成了人人称道的大舜。”
陈廷敬:“……辞藻用的不错。”
德亨眼含期待的看着他,点评呢?您对我的回答的点评呢?
然而,没有了。
除了一句“辞藻用的不错”就再没有了。
陈廷敬越过了德隆、富昌和福保顺,直接问傅宁:“傅宁,你日常进学,可有做到‘好问’……”
德亨心里不高兴了,他觉着自己被歧视了。
这老头儿怎么回事!
但他并没有发作,耐心听完他跟分享的自己少时读书好学好问的小故事,然后,这一堂历时一个时辰的课就讲完了。
除了没有背出书的德隆、富昌、福保顺三个留了作业,其他人都没有。
陈廷敬饮尽残茶,蹲身出了车厢,跳下了马车,许是腿麻了,他踉跄了下,被德亨后跳先至的扶了一下。
草原上的雨来的快,走的也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已经放晴了。
胤祄探头问德亨:“你做什么去?”
德亨抬手遮了一下高高的太阳,对车里的几人道:“我和陈师傅一起走走。”说着,对小老头儿露出一口大白牙,道:“陈师傅,您腿麻了吧,来,我扶您动动腿脚。”
陈廷敬:“……有劳。”
在车马队伍里走碍别人的道儿,德亨应是“扶”着陈廷敬脱离了队伍,来到路旁一脚深的草地上。
“德亨,你读完书了?这老人是谁?”
蒙古少年公吉喇布坦勒停了马,骑在马上笑问德亨。他的身边还跟着几个其他蒙古少年,都好奇的看着德亨。
德亨笑回道:“是,我们刚读完书,你们可以去找弘晖玩儿去了,这位是教我们读书的先生,他内急。”
蒙古少年们都理解的哈哈大笑,喇布坦对德亨笑道:“那你快点,我们去弘晖那里等你去。”
德亨:“去吧,我很快就去找你们。”
等蒙古少年们都呼啦啦的骑马走远了,陈廷敬才幽幽道:“老夫没有内急。”
德亨大惊:“您听的懂蒙古语呢?”
陈廷敬捋须,施施然道:“老夫已至古稀之年,该学的学问,自然要学好喽。”
人不仅要学,还要学好。
德亨抱臂,哼哼道:“我觉着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小小捉弄你一下,你觉着我是不是不堪教化的顽劣少年,然后要教训我一顿了?”
陈廷敬笑着拱拱手,道:“不敢。”
他姿态洒脱,看在德亨眼里就有股子老狐狸味道,让他瞬间想起了徐潮。
话说,这次徐潮也随驾了呢,啧啧,这些个小老头儿,身子骨儿都这么棒棒的吗?
德亨皱眉,开门见山问道:“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你为什么在课堂上孤立我。”
陈廷敬看着蜿蜒如长龙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的北巡队伍,沐浴着草原的雨后阳光和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温暖的风,嗅着青草和雨水的味道,笑道:“德公爷,如果在座以您为首,老臣定将您夸的天上有地上无,这样您就高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