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3/4页)
德亨有模有样的道谢,让李玉笑容更大了几分。
皇帝和人单独商议国事,这是阁老才有的待遇啊,李玉今儿,可是开了眼界了。
康熙帝沉吟片刻,道:“照你所说,如果这海运开起来,那沿岸补给,现在的海港,可还够用?”
德亨道:“臣以为,不管现在的海港是否可用,都需建设沿海城市。”
康熙帝点头,道:“朕记得,你刚才说,建造沿海城市,可解决士绅豪强土地兼并问题。”
德亨笑道:“皇上,其实这话是我说大了,按照现有的设想,只能解决江浙等沿海地区的土地兼并问题,因为这些地方的百姓,离海岸近,更能有实际作为。
您想,若是佃租士绅豪强家中田地的耕农们,都去沿海城市讨生活了,失去了耕农,士绅豪强的大片土地,要找谁耕种呢?”
康熙帝皱眉:“好好的熟田,无人耕种,岂不是荒芜了?”
德亨无所谓道:“良田当然是不能荒芜的,荒芜了,皇上就可以问罪这些士绅豪强,哪里来的这么多土地,居然还让荒芜了,简直罪大恶极。”
康熙帝笑道:“原来,你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德亨:“百姓恋栈土地是根本,如果不是被逼无奈,他们是不会离开故土的。”
德亨这话,听着好似在说士绅豪强的可恶,实际上,他的打算是,将沿海城市搞的好好的,将谋生的机会搞的多多的,宣传搞的轰轰烈烈的。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被压迫的底层百姓去建设这些城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士绅豪强们的田无人可耕种。
但是,这涉及了一个统治者狭隘的思想,那就是禁止百姓随处移动,将他们束缚在土地上,才好愚弄他们,才好统治他们,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德亨打算建设的沿海城市,已经涉及开启民智问题了,所以,现在,德亨决定只是笼统的、有误导倾向的跟康熙帝说一说,建设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这一点可以从长计议。
康熙帝今日谁都没见,就和德亨在澹宁居内说话,说累了,一老一少就出去走一走,看看已经开谢的迎春花,走累了,就找一处亭子、一处宫室歇一歇,继续说。
也不总是说海运,想到哪里说哪里,这种畅所欲言想什么说什么的痛快感觉,康熙帝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
他感受的越多越发频繁的,是臣子、尤其是他往日提拔上来的老臣们,对他这个皇帝施加的压力和束缚。
他的皇权,正在动摇。这让他不管考虑何种事情,作下何种决定,都不得不从巩固已经动摇的皇权出发。
做实事,他已经有心无力了。
但这不妨碍他在脑子里畅想一番,然后,看看还能做成哪些事情。
造海船、开海运的事情难办,但眼下,有一件事情可以立即就办,且只要他下令,就能办成。
第二日一早,康熙帝就从畅春园出发,摆驾皇史宬,他要去看《永乐大典》,德亨随驾。
路上,德隆和德亨并驾齐驱,不住的看他。
德亨:“你总看我做什么。”
德隆:“你昨天晚上没回内阁值房?”
德亨:“嗯呐,皇上留我在澹宁居围房宿下的。”他跟康熙帝,晚上又秉烛夜谈来着。
德隆哀叹:“白担心一场,你都不知道你有多吓人。”
德亨:……
“要不,我跟你说声对不起?”他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发展啊,子啊康熙帝面前,他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别人,想其他的。
德隆望天:“算了,我有预感,以后这种担惊受怕不会少。”
敏珠尔喇布坦凑上来,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我听说,德亨昨天伴驾很得圣心?恭喜了。”敏珠尔喇布坦是康熙帝的外孙,他来京,康熙帝就让他暂时在御前当差。
德隆对他的恭喜无语望天,德亨笑道:“谢谢你,敏珠儿。”
罗布藏衮布也凑上来好奇问道:“德亨,听说你在皇史宬寻到一个宝贝?是什么样的宝贝,让皇上特地下旨,将皇史宬给围了?”
昨天禁军围了皇史宬,动静可不是一般的大,一开始,京中还以为是谁犯了什么事儿,后来听里面当差的小官小吏给自家传信,说不是犯了事儿,是因为皇史宬中有一重宝问世,皇帝要亲临观宝,才被围起来的,要家人们不要担心云云。
这下好了,京中迅速出了盘口,都在赌这件重宝是什么。
既然出自皇史宬的重宝,应该不是金玉古董器物一类的,大概是书籍之类的。那么,是什么样的书籍呢?
盘口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孤本名目,全都列了出来,让凑热闹的人去押注,若是押中了,那就是一夜暴富啊,你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