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第2/3页)
发愁道,“永和宫不行,翊坤宫不行,其他宫殿人更是住的满满当当的,这样的话,毓庆宫就清不出来了,或者,先让先帝留下的未曾生育妃嫔搬去畅春园?这样也能空出一些宫来,二嫂也不一定非得搬去景阳宫?”
反正,我是一定要上书大修景阳宫的,我是不会给你担苛待二嫂的罪名的。
雍正帝:……
不得不说,他这个皇后,是真的很有正宫的范儿了,这心操的,全是女人们家长里短那些事儿。
雍正帝翻开一页书,对着烛火读,随口道:“你倒是盼着德亨赶紧搬进来。”
皇后笑了一下,这一笑,是真心的,感慨道:
“自从这孩子回京,就很少住咱们府上了,等入了宫,我都不盼着能再时常见到他了。要是他搬进宫里来住,定是要日日去给我这个母后请安的,就跟他小时候在咱们府上住的那三年一个样儿……”
前朝的事她有听说,她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但她是母亲,母亲想要疼儿子,自然是有法子的。
她希望景阳宫永远修不完,二嫂也不能入住永和宫,她最好就住在毓庆宫不要走,这样,毓庆宫有旧主人,新主人就不能入住了。
皇宫就有如牢笼,那孩子那么喜欢自由,怎么受得住。
皇后说的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他这个新帝在外的名声不大好,如果再加上一个苛待废太子妃的舌根,京城可就更加热闹了。
但是,永和宫……毓庆宫……
雍正帝跟皇后说,再考虑一下。
转头就召恒亲王允祺进宫,哥儿两个带着内大臣、官员、宫人等人马浩浩荡荡去了恒亲王府查看一番,然后定了吉日,请了皇太后銮驾,和皇后夫妻两个,带着皇子公主们,一起送宜太妃乔迁新居。
接下来一个月,京城中最热闹的,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宜太妃迁居恒亲王府的大喜事。
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子、公主、诸王们齐齐出动,那金碧辉煌的銮车、那摇曳的旌旗、那送妆奁的队伍、那显露出来的皇家富贵……
别说一个月了,一年都说不完,简直让四九城的人大开眼界!
之前书生梓宫前染血,禁军戒严的事情,反倒没人提起了。
像是德亨带着妻儿入宫的事儿,就更不显眼了。
北京城的老少爷们们,忘性还是很大的。
近日,皇后心中很不是滋味儿。
她想的还是太简单了,雍正帝有一百个法子解决眼下的困局。
宜太妃搬走了,下一个即将出宫的是成太妃和定太妃,等庄亲王守完三年孝后,再接密太妃出宫,然后是新封的和硕果郡王允礼母妃勤太妃,惠妃出宫也有苗头了,就连才六岁的二十四阿哥允祕都像模像样的给皇上上了一封奏疏,表示自己为皇兄效力的决心,然后出宫建府奉养母妃,皇帝喜不自胜,在家宴上奖赏了幼弟。
然,诚亲王一封接一封请奏接荣妃出宫奉养的折子送上来,犹如石沉大海一般,始终没个音信。
皇后执掌后宫,也要体察上意,她日日去各宫走动,给这个道喜,给那个道安,从来没有踏足延禧宫一步。
皇后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她除了去各宫慰问母妃们,还要督修景阳宫,去慈宁宫请安,找二嫂说话雍正帝没让废太子妃住永和宫,更没有去钟粹宫,他将人塞进了慈宁宫,下令内务府赶工,尽快将景阳宫修缮完,好让人快点住进去。
皇太后&皇后:…!!!
真有你的啊胤禛,你存心不让每一个人舒坦是不是?
你知不知道你老娘以前见到废太子妃是要起身行半礼的?
除了尊老,还要爱幼。
宫中新封了公主,都塞进了依尔哈的头所,皇后是再不能放心的,不是怕作乱,是担心女孩子们住的拥挤了,住的不舒服。
所以,她将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四个女孩儿,最大的也就十一岁的小公主们,接了两个到自己的长春宫亲自养育,剩下两个,送去慈宁宫,等景阳宫修好了,再随母妃入住景阳宫。如果皇太后有心,也可以继续养在慈宁宫。
雍正帝要守孝三年,这三年间,他是不会入后宫的,所以,皇后宫中的两个女孩儿,至少能养三年,三年后,可以再做安排。
这样,依尔哈那里就只住了一个康熙四十七年生的三公主作伴,宫室就宽敞多了。
这位三公主,还没有封号(历史上封号淑慎),她是允礽的第六女,以前在毓庆宫被叫做二格格,大格格是废太子妃的亲女,已经出嫁草原。被今上收养后,排在卓克陀达、依尔哈这两位固伦公主之后,被宫内叫做三公主。
皇子那里,皇后只叮嘱内务府不要慢待,其他的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