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拍摄中国人的英雄(第2/2页)

李锐这么说:“其实我心理也有很多觉得合适的想法。可以拍成电影,作为我们宣传使用。”

周总理问道:“比如什么?”

“比如说我们在战争年代涌现了那么多的英雄。电影拍摄不能总是宏观叙事,有时细致到个人才更能打动人。

让人哭,让人笑。《大决战》是宏观叙事系列,我们还需要更多在时代浪潮中的个体。”

毛主席听到李锐这话,他哈哈一笑道:“我猜我们的李主任已经有腹稿了。”

“确实有。反正我们军队里开一等功和特等功大会的时候,有那么多模范,取材取材就可以用了。我觉得里面那个被战友叫做吕布再世的吕俊生的故事就不错嘛。”

“美国人不是喜欢拍矮化我们的故事吗?我们就拍一个昂唐七尺男儿的故事。吕俊生的事迹我看了,拍成电影足够精彩好看。”

李锐所说的吕俊生,乃是解放军中真正的猛人。

一说到这人,毛主席都想起来了。

他说到:“吕俊生,我记得。五零年开表彰会,我给他授的勋章。我记得他一个人在一次战斗中用大刀打白刃战,一口气砍死了二十七个关东军鬼子。直接将对面的日军部队杀的仓皇而逃了。”

自动时代用白刃战作战要么是很蠢,要么是没有办法。

但如果真的有人在战场上用白刃战打出了气势和威严,那对敌军造成的伤害和士气损害将是成倍提升的。

中枪死的战友,和你在旁边看着战友被活生生砍死是不一样的。

李锐补充道:“不仅仅是正面战场一人砍死二十七个关东军鬼子。还带队武工队,在敌后搞破坏。只身进城,生擒当地日本情报头目小笠。

他之后敌后工作被擒,在被押送的路上挣脱绳索,赤手空拳打死七个鬼子。那些鬼子是来抓他的,结果成了他的缴获。”

“之后解放战争当连长,多次打出过几比几十的战绩。闫家庄一战,他带领连队向国军进攻,歼灭敌人一百零八人,连队内战友只有一人轻伤。”

“这样的军中吕布,我们不能放过这样的好题材。这可比美国人拍摄的各种英雄电影更接地气。因为我们的战士是人,不是超级英雄。”

毛主席等人听到这里都重重的点头。

周总理更是道:“既然如此,我们的李部长就去放手做吧!美国人从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他们也不要想从其他地方得到!”

“好!”李锐笑着答应。

苏联名导扎瓦茨基在新中国的每一天都是让他感到心潮澎湃的。

因为在确定了《赡养人类》由中国主导拍摄,苏联辅助拍摄之后。

扎瓦茨基就带着一支二十人的拍摄团队来到中国。

中方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并且经过探讨,且研究了扎导从前拍摄的电影之后。

中方人员大方的表示,可以将文戏方面交给扎导拍摄。他很擅长拍摄那些寓意很深,很有思考的镜头。

当然,抓总还是要由中方抓总的。因为扎导的节奏太慢了,不能让他剪辑。

不然《赡养人类》又会拍摄成一部冗长的文艺剧情片。

李锐给下面的指示是:在保证影片的商业性上要兼顾思想性。

传播度和观众喜闻乐见为第一,思想深度和寓意为第二。《赡养人类》追求的是传播,毕竟这是一场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打击。

扎导来中国后最先做得事情就是对中国人如何拍摄枪战和那种宏大的特效感兴趣。

于是中方带他参观了一下中方拍摄那个战舰降临上海时的场地。

那是一个巨大的沙盘制作的极为精细微缩城市模型,和用鱼线掉在半空中的巨大战舰模型。

充满了细节和精致感,扎瓦茨基只觉得下一秒那个战舰好像就能飞起来一样。

扎瓦茨基围绕着战舰看了好几圈,嘴里念叨着:“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你们是怎么把模型制作的这么精致的?这……这看上去就像是一架真实的战舰。这金属的质感,上面的细节纹路。你们是怎么办到的?”

扎瓦茨基满脑子的问号。

因为这艘战舰制作的太精细了,超出了他对特技拍摄模型的理解。扎导当然不知道,在破晓基地里有一种东西叫做3D打印机,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模型专用上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