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羡慕与算盘(第2/4页)

兔毛一年可以剪五次,也就是平均一户人家可以赚二十五块钱。今天委托卖粮的是人家虽然只有二十九户。但村里其他人能卖粮的话,也不会超过这个数。

也就是说,以村子里一个四到五口的家庭,一年种粮食和养兔子最后能结余的现金往多了算也就是三十五块钱。

当然,农村不能全算现金收入。因为口粮是留够了,门前屋后的一分地开出来种植点蔬菜,菜也是够吃的。

在加上农村能养鸡养猪,所以实际收入不能全部以现金结算。

但是刚刚彭学武和那个钢铁厂工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知道很多信息。比如说那个自行车不是那个工人私人的,是钢铁厂借给他出短差的交通工具。

还比如,他一个月的收入是四十三元。

又比如工厂有年终奖,到了春节,工厂还会给员工每人发几斤肉。夏天的时候还发了几次汽水。

还有各种其他福利保障等等。

彭学武的眉头皱的有点紧,就连帮村民采购过年东西的时候,他的眉头都没怎么松开。

在县里新开的友谊商场内,葛蛋兴奋的选中一块漂亮的布料,想要给自己做一身衣裳。

商场内的售货员说不上多热情,但也说不上多冷淡的说道:“老乡,这布料很贵。咱们出口苏联的高档衣服都是用这个布料。县里到货就这么几匹。”

售货员说得话很委婉了,葛蛋的衣服补丁叠补丁,怎么看都不像是能买得起这种布料的主。

“这能有多贵啊,我今天刚卖了粮食,换了些钱。我今天就买……”

还没等葛蛋的话说完呢,李贵一把捂住他的嘴巴把他拖走,一边拖走还一边对售货员说:“同志,我这老乡年纪小口气大,别见怪啊。”

一直拖到一边去,李贵才在葛蛋不服气的目光中开口说道:“你疯了,叫你不学认字,连个数都看不来!(注:现在的商场标价就是汉语大写【壹、贰、叁、百、千、萬……】)”

“这布能有多贵啊?”葛蛋还是不服气。

“一米布十块!”李贵一句话把葛蛋给震懵了。

“这……这布……这么贵捏?!”葛蛋震的语气都变调了。

彭学武也在旁边看了,那布看着就高级。不是常见的那种灰色、蓝色、黑色那种死沉死沉的颜色。是一种特别亮的银灰色,那光一打不仅反光,还有一种金属的感觉。

商场里看着这种布料的人不在少数,大家窃窃私语。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这布料里肯定编了银丝进去。不然不能这么亮,也不能卖这么贵。

彭学武知道这是扯淡,因为他《朝闻》每期都不落。他记得有一期《朝闻》里就是提到过,中国出口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质衣服,其中用的一些创新性面料。

文字的表述对于彭学武来说还是有些抽象。但是今日看到实物,他明白这种面料的不一般。

不光样子漂亮,价格也是漂亮的很呐!

难怪能从苏联那边赚那么多外汇过来。彭学武喃喃自语。

这种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很贵,对彭学武他们来说就是压根买不起。但是放在商场里总是有买得起的人。

两名刚刚结婚的新人就看中了这个布料,打算做一男一女两件外套。如果紧着做,三米三的布料也够了。这就三十三块钱了,相当于彭家村村民剪一年兔毛,外加卖一年余粮的全部现金收入了。

但是这对新人夫妻看起来是有这个预算的。

“县里的机械厂现在效益好了。你看着轻工都买得起这种布料。”

“什么叫买得起啊,就是不会持家过日子。请工一个月就二十八块。除掉吃吃喝喝,每个月能存五块八块就了不得了。三十多块要存半年呢。”

“嗨,机械厂现在效益好,开了个食堂。包了工人一顿午饭,省了不少钱呢。人家一看就是新结婚的夫妻,新婚夫妻总不能天天穿厂服吧,以后回娘家要有件衬头脸的衣服吧。”

“你这话说得也是。”

于是在葛蛋艳羡的目光中,他看着一对幸福的小夫妻有些肉疼但又很开心的买走了三米三的布料。

而这还不算友谊商场里最贵的轻工产品。最贵的是在布料旁边的成衣区。特别撑起来三件一看就特别漂亮特别高档的衣服。

“是梅花牌的夹克和长江牌的风衣啊。”彭学武和县里其他人一样,远远的隔着柜台看着这几件特别漂亮的衣服。

梅花、长江、巨人三大品牌在社会主义阵营创汇的事情在《朝闻》上已经不是第一次报道了。

《朝闻》还把几件热卖款型的衣服拍了照片,印刷在了杂志上。看印刷页,彭学武就觉得很漂亮了。再看实物,他就只觉得更漂亮。